季氏金線鲃
長須異華鯪
平頭嶺鰍(圖片均為省水科所供稿)
湘江新發現3種洞穴魚,湖南魚類多樣性更加豐富。繼首次發現季氏金線鲃后,湖南省水產專家最近又在湘江上游新發現兩種洞穴魚——長須異華鯪、平頭嶺鰍。
湘江上游流經江華、道縣,喀斯特地區多地下河、溶洞。省水科所副所長歐東升告訴記者,去年11月,中國水電十四局在江華境內的涔天河灌區進行隧道施工時,意外打穿了一條地下河,大量泥漿涌出,被迫停工。施工人員隨后在泥坑中發現1尾外形罕見的死魚,立即報告當地漁政部門。
省水科所獲悉后,迅速派出專家組趕赴現場,對該魚進行鑒定,確定為季氏金線鲃。這種洞穴魚在省內還是首次發現。專家組又對湘桂交界的地下河、洞穴進行深入考察,多處發現季氏金線鲃活體,還撈回4條幼魚進行研究。記者今天在省水科所看到,仿生態的池塘中,季氏金線鲃生長良好。
前不久,省水科所李鴻博士帶領的考察組又在道縣的地下岩洞中相繼發現了長須異華鯪和平頭嶺鰍。李鴻介紹,這兩種洞穴魚的特征明顯易辨認。長須異華鯪的口角須非常發達,遠長於眼徑,口角須達主鰓蓋骨前緣,上頜須達眼后緣下方﹔平頭嶺鰍有3對須,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胸鰭外緣常呈鋸齒形缺刻﹔腹部具椎骨狀條紋。
洞穴魚類棲息在洞穴中,為適應特殊環境而演變進化出獨特構造,在生態學、仿生學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省水科所所長謝仲桂稱,湘江新發現3種洞穴魚,既豐富了湖南魚類多樣性和種質資源,也為省水產研究注入了新內容。(記者 張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