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雨花香

2020年06月23日21:32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我喜歡到處跑,平生游走過無數地方。雖然沒有讀完上萬卷書,不敢妄稱文化人,好歹也行走過百萬裡路,勉強算一介苦行僧,卻又行遠不行近,常常忽略了身邊風景。

記得四十年前移居長沙,工作單位所在地名叫“黃土嶺”,歸屬長沙市郊區政府管轄。菜畦連隴,丘墳點綴,阡陌交織,雞犬相聞,的確與遠郊無異。還記得后門往東兩裡多遠有幾座工廠,數千名身著暗藍色勞動布工裝的職工和家屬聚集為一街區,色彩頗感單調,位置更加偏遠,卻享有一個香艷的地名,謂之曰“雨花亭”。

數十年星移斗轉,滄海桑田,向往美好的開拓者們毅然採用這個曼妙的名字將郊區舊名塵封史冊。新生的雨花區濃墨重彩橫空出世,拉開了改天換地重整河山的序幕。四十年時光洗刷,整個長沙城已經脫胎換骨、日新月異。往往不常見面才覺得變化很大,一座與之朝夕相處、司空見慣的城市,居然也能時時刻刻令人耳目一新,足見長沙的嬗變之大,速度之快。潮流澎湃,時勢然也。

前些天去了趟雨花區參觀採風,行前預熱,興致盎然。人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何況還陌生了三四十年。家大業盛、藏龍臥虎,也該去那裡細數家珍了。浮光掠影一番之后,內心真的震撼。同行的一位外地作家連連贊嘆說,僅雨花一個區就人口近百萬,產值超兩千億,我們一個地級市也比之不及,如何了得。

首站參訪一個叫“井巷”的街道社區就令人眼前一亮。20幾萬平方米的面積,五、六十棟居民住宅樓,一千六百余戶人家,六千多位居民,應該是很大的社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卻是那樣井然有序,靜謐祥和。進社區大門,迎面就是一座優雅的半坡公園,依坡就勢,錯落有致,蜂蝶齊舞,春花共醉,實實迷人。要不是有人介紹,誰也想不到那裡曾經是長沙的一個以臟亂差著名的老舊街區。

次日又參觀了曾有長沙“龍須溝”之稱的圭塘河改造工程。如今是河床見底,水質清澈,走到近旁,身心頓時潔淨。行行岸柳,簇簇繁花,倚亭讀書,悠然自得。雨花區政府部門在環境治理方面下足了功夫,雨花的居民便享足了清福,令我這鬧市中人心生妒忌,恨不做雨花人。民生千真萬確是立國之本。以我理解,所謂金山銀山,除了經濟效益,人們內心的獲得感與滿足感恐怕更為重要。

當晚夜宿雨花區,飯后茶余聊起參觀的印象和感覺,文友們無不感慨萬端,妙語連珠,我卻一時語塞。尋思良久,忽然覺得用時尚來形容雨花區也十分恰當。時尚者即時下的社會風尚,時髦是也。在雨花區行走,時時刻刻點點滴滴,時髦無處不在。這裡有走在潮流前端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更聚集了一大批手裡端著外賣耳垂打洞穿釘滿腦子充滿創意的青年才俊。這群高學歷高智商的伢子妹兒,其中有的人極其成功,有的人小有成功,還有更多的人正在走向成功。雨花這座孵化器,在科技創新方面將來會弄出多麼驚世駭俗的動靜,隻不過或遲或早,絕對不可小覷。現代社會科技感融入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賞心悅目,流光溢彩。如果把長沙比作一名婀娜多姿的美女,雨花區則是這女子的一副雙眼皮。套用先賢范老夫子的名句,“此乃雨花區之大觀也,友人之述備矣”。

雨花區如此迷人,的確是相見恨晚。這個地方主大事者不忘小事,主小事者心想大事,於是乎人人干大事,行行無小事。男人在風口浪尖做大事,女子於細致精微處謀大事,既有夸父追日,又有女媧補天,山河為韻,天地為律,剛柔相濟,和而諧之。群英薈萃之中,更有眾多幗國英雄卓然閃現,熠熠生輝。回想起來,我對雨花區的女中人杰印象更為深刻。

圭塘河羽燕湖畔有一座創建於2014年的“天下和書院”,創始人吳尚便是一名纖纖女子。一家民辦書院,在拜金主義至上的當下社會,毫無利益追求,純粹服務於社會公益事業,實在是難能可貴。辦一家民間書院也許不能叫做主大事,吳女士一心謀劃的卻是中華文化弦歌不絕薪火相傳的世代大事。這家書院的院訓是知行合一,此心光明。用有溫度的閱讀融鑄讀者一顆光明的心,做這樣的大事,我以為這是惟女子才具備的細膩,蘊涵著一種母性。岳母刺字,孟母三遷,俱為母性之大愛。母親先給兒女一副身軀,然后循循善誘,啟迪其心智,祈盼他們知而后行,永遠懷有一顆光明的心。

高橋大市場,湖南乃至全國很多人對這裡耳熟能詳。這個市場我去過好幾次,多是陪家人去淘便宜物件。印象中的高橋市場有點因陋就簡,近些年便再無光顧。那天說是要去參觀高橋市場,車子卻筆直開到了一家咖啡館。裡面的裝飾既現代又高端,立刻使我想到了巴黎塞納河南邊的“左岸”。那個地方擁有大量的文化機構和高等學府,文藝沙龍不勝枚舉。尤其咖啡館排列如林,清香四溢令人陶醉。我有點懷疑這裡是不是我曾經來過的高橋,還特意退出門外看了看周圍的環境,沒錯,這家咖啡館的位置就在高橋市場的中心。再看看四周,簡陋的攤位無影無蹤,早已經被光鮮亮麗、整齊有序的門面所替代。后來路過一家健身器材商店,走進去一看,國內外各種高端品牌應有盡有。其他店鋪也是一店一品,各具特點,商品檔次相比於豪華商場絕不遜色,價格還更加實惠,更加親民。

再往深處走,迎面是一棟極具現代氣息的商業大樓,不鏽鋼質地的電動扶梯穩健運行,看上去格外洋氣。那裡是高橋國際商貿區域,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琳琅滿目,我當即又想到了巴黎塞納河的右岸。與左岸不同,右岸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區,號稱集世界新興商業之大成,儼然是繁華景象的博物館。實在想不到數年后重訪高橋,目光所及,總是令我聯想起塞納河的左岸和右岸。高橋大市場豈止是鳥槍換炮?簡直就是一飛沖天。

不知道憑什麼,我當時便肯定地認為,高橋市場肯定換了業主。而且一定是位女業主。眼前的高橋大市場,展現著雍容華貴的格局,質不厭精的品位,舉重若輕的淡定,氣定神閑的從容,應該不是大刀闊斧線條粗壯的男人所為。我真是這樣認為的,而且我還真沒猜錯,今天主政高橋大市場的果然是名女子。只是這女子的面容和外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人們習慣稱呼女企業家為女強人,見到高橋市場董事長羅曉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跟那個稱呼連不起來。羅董事長不高不大,不溫不火,是一名人見人愛的優雅女子。一眼見到她我便心生疑惑,覺得她很眼熟。眉清目秀,嬌小玲瓏,非常像我在某個畫報上見過的一位壯族女電影明星。

那人當然不是她。羅曉過去是一名公務員,她沒工夫去演電影。她的父親羅映紅是高橋大市場的創建人,最大的心願是讓女兒接過自己的大旗去佔領產業高地,沖向事業巔峰。羅曉深愛自己的父親,還不到30歲便果斷辭去公務員職務,到父親的市場從商管員干起,扎扎實實走到了今天。這位父親相當有見地,早在1996年就拿下1000多畝土地,飛快地建成了這艘全省最大的商貿流通航空母艦。二十年后他毅然決然將這方產業交付給女兒,更加體現了他的眼力和智慧。俗話說知女莫如父,羅映紅心裡非常透徹,知道女兒在現代商業意識、品質鑒賞能力、全球視野以及審美角度等等方面,更加適合主導高橋大市場的提質改造。我不知道羅映紅是不是還有其他繼承人,有或者沒有,他的選擇都非常正確。羅曉的確了不起,把女性那種追求品質注重美感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硬是讓我這小有成見的俗人把昔日的雜亂集市錯認成塞納河左岸和右岸。直到親眼目睹羅曉的卓約風採,才明白這一切只是自然而然,而且是理所當然。

在雨花非物質遺產博物館,又有一位杰出女子刷亮了我們的眼球,那就是他們的館長鄧運姣。第一眼見到鄧館長,我便想到了周敦頤的《愛蓮說》。那天她身著一襲十分修身的蔚藍色旗袍,蓄著民國時期知性女子的短發,細步款款含笑脈脈,往門外一站,不枝不蔓,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花中君子者也。

我去過新疆哈密,那裡也有一座全國獨一無二的非遺館。館長叫賽買提,曾到過我們省裡的文學院研修文學。他是一名維吾爾男子,一心傳承他們的“十二木卡姆”。木卡姆是維吾爾古老的民族音樂,在他的非遺陳列室裡,除了冬不拉和熱瓦甫鮮有其他。男人非常堅定執著,這是他們的優勢,過了頭也容易偏執,腦子裡就剩了一根筋。女子的執著卻不同,凡是美好與喜愛的,她們都兼收並蓄。在鄧運姣的陳列館中,長沙的,湖南的,全國的乃至世界的,她那裡應有盡有。扎染棕編竹編,花道香道茶道,江永女書、灘頭年畫,活字印刷、非洲手鼓,寶藏數百,風物萬千。也許我也有點偏執,我真的認為女子在這方面獨具慧眼,優勢強大,遠非男子所能及。就憑鄧館長那優雅的身段飄逸的旗袍精美的發型斯文的舉止,一亮相便勝人一籌。她肯定把自己精心收拾了一番。可以想見一位樂於精心收拾自己的女子,一定更加樂於精精致致地收拾自己的家園,自己的事業。

聽說鄧館長他們夫婦也經歷過艱難曲折、苦澀辛酸,這才叫梅花香自苦寒來。可惜時間倉促,沒有來得及與她們細細長聊。倒也好,就當是給了我留下了一個再次品鑒雨花非遺館,再次接近鄧館長夫婦的絕佳借口。

雨花區還有一位女子必須提及,芳名高毅。這女子身材修長恬靜沉穩,果然清秀而高逸。高毅說話字正腔圓,普通話很標准,聽不出她的祖籍在哪裡。這倒無所謂,她就是一名雨花人,一位非常優秀的長沙人。高毅主持著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致力於為城市點亮一盞不熄的燈。書店的名字叫做“德思勤24小時書店”,以德為鄰,善思且勤勉。這名字取得極好,溫情而又勵人心志。

其實德思勤是一家大企業集團,總部在深圳市,旗下設有北京、上海、武漢、湖南、東莞等等區域分部。公司主業以城市區域運營、房地產金融服務、商業及資產管理為主。來到長沙之后,發現這座文化古城在商品經濟的染指之下逐漸演變為娛樂之都。娛樂至死的潮水恣意侵淫,將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質日益淡化。人們在一整天快節奏的工作之余,晚上就是打麻將、泡吧、洗腳。再就是守著電視機娛樂搞笑,然后昏昏入睡。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促使德思勤的高毅他們痛下決心,要給長沙人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讓人們慢下來,停下來,靜下來,去到文化藝術的深海之中,輕歌曼舞一般優雅地遨游,於是長沙市就有了這樣一盞不滅的明燈。這家旨在讓人靜下心來享受文化的柔軟和舒適的書店,相比男人而言,女性來主持顯然更為熨帖,於是高毅便成為了點燈的人。

在雨花區,類如吳尚、羅曉、鄧運姣、高毅這樣的女中俊杰不說數不勝數,至少比比皆是。很巧合,雨花的區長也是一名文武雙全的杰出女子。同行文友中有一位著名作家,成名之前曾經在長沙卷煙廠燒鍋爐,這位女區長當時就在那裡當團委書記。我不能肯定她是不是一朵香自苦寒來的梅花,但能肯定她是一柄鋒從磨礪出的龍泉寶劍,功力深厚自不待講,於是才有雨花區的群芳競艷,五光十色。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則論述,極其精辟。

“有補於天地者,曰功。有益於世教者,曰名。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功名富貴。無為曰道,無欲曰德。無習於鄙陋,曰文。無近於曖昧,曰章。是謂道德文章。有功名富貴,固佳,無道德文章,則俗。”

如果把雨花區喻為一個巨大的族群,我覺得這個團體兩者兼有。實至而名歸。

至於如何做到上佳而不俗,竊以為得益於一分為二,各有側重。男子奮力打拼功名富貴,女子則殫精竭慮鑄造道德文章。取長補短,不遺不漏,相得益彰,堪稱完美。

這樣說其實也有點不得已,小有將一碗水端平之嫌。

心裡話,我喜歡滔滔雨花浪,更愛慕幽幽雨花香。(水運憲)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