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他首次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的“十六字”方針。在十八洞村,總書記還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新時期中國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從此全國開啟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攻堅戰。六年多過去了,作為精准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村民們生活得又怎麼樣呢?
2020年6月24日上午10點,“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邀約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共話精准扶貧理念的出爐和在湘西大地的生動實踐。交流薈摘取當地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群眾真切感言以及黨報人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廖良輝:從湘西剿匪到湘西剿貧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州委宣傳部部長
湘西的脫貧攻堅凝聚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我們的特殊關懷。可以講,對於湘西困難群眾脫貧,總書記一直牽挂在心,念之再之。特別是總書記關於精准扶貧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當前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也是我們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遵循。
湘西這麼多年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如果要總結的話,哪個方面的成效最突出,哪個方面的做法最有復制性和推廣性,我覺得就是“精准”這兩個字。我們在精准扶貧的對象、幫扶措施和成效檢驗上,都突出了“精准”這兩個字。
湘西自從脫貧攻堅以來無論是經濟社會建設,還是城鄉面貌,都是歷史上變化最快、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2013年,我們全州的貧困人口超過了65萬。到2019年,我們的貧困人口隻有15700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31.9%降到了2019年的0.65%。我們湘西州八個縣市全部脫貧摘帽,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老百姓收入水平顯著提升。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以前解決了湘西的百年匪患﹔進入新時代,我們又在黨的領導下,解決了湘西千年來的絕對貧困。
湘西的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全面小康還面臨著一些階段性的任務,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湘西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經濟社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底子還比較薄,產業發展、老百姓的增收、脫貧攻堅成效的鞏固,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還有很多的事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日報和中央媒體對我們湘西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關注和重視。我們做了一個統計,2013年以來,人民日報直接有關湘西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類報道近200篇,其中頭版有32篇。可以說,人民日報對湘西脫貧攻堅工作的報道,重視前所未有,篇幅前所未有,效果也前所未有。新聞界也總結提出,認為這是人民日報報道脫貧攻堅工作的湘西現象。
施金通:精准扶貧走出第一步
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
2013年11月13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十八洞村以后,我們就按照總書記的指導和指示的路子去走。首先把我們貧困戶一一精准識別出來,這確實很難,但是我們也很認真,把十八洞村每一戶都走了一個遍,把情況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在精准識別方面,我們十八洞村走出了第一步。六年以后,到今天,我們十八洞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也是十八洞村老百姓辛勤的努力。感謝黨中央、感謝習總書記,為十八洞村帶來這麼美好的日子。
汪曉東:中國脫貧攻堅史上的濃重印記
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副主任
採訪的時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花垣縣,實際上是十八洞村總結出來的“七步法”,就是怎麼樣甄別我們的貧困戶是不是真貧,我們要脫真貧、真扶貧、扶真貧。是不是真貧?誰說了算?老百姓說了算。十八洞村便制定了一個“七步法”,把評判權交給老百姓。第二個是“九不評”,九類情況是不能評貧困戶的,包括家裡蓋多少房子等等,一系列的標准。這些年來,我們在採訪當中也確實感覺到,十八洞乃至整個湘西地區都在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系列重要思想,同時也在不斷地輸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從2012年底到2019年底,連續七年,中國每年有超過一千萬人口脫貧,可以說是人類脫貧史上的一個奇跡。實現這樣的成就恐怕是難以復制的。實現每年脫貧一千萬人以上,我相信十八洞村的很多經驗,在這裡面是起了作用的,確實是有一些脫貧攻堅的做法是可以推廣、可以復制的。所以,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講,十八洞村在中國的脫貧攻堅史上是要記上一筆的,是要留下一個很濃重的印記的。
杜若原:脫貧攻堅的湖南經驗
人民日報社湖南分社社長
湖南創造了脫貧攻堅的產業發展模式。扶貧車間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致富能人走,致富能人跟著扶貧的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簡稱“四跟四走”模式。“四跟四走”模式帶動了湖南大概360萬貧困戶脫貧,這是一個貢獻。
湖南摸索出了無抵押無擔保基准利率小額信貸模式。全省大概發放了229億元小額信貸扶貧貸款,不僅滿足了產業扶貧貧困戶對資金的需求,同時又很好地控制了金融風險,這在全國都受到好評。
湖南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勞務協作的脫貧模式。截至今年5月,已轉移建檔立卡的貧困勞動力接近200萬人,這在全國也是做得很好的。同時,湖南還探索了互聯網+扶貧監督以及社會扶貧網上行動一系列活動。另外,湖南還打造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貧的典型,很好體現了精准扶貧中的湖南力量、湖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