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更高村民更富 瀏陽永安鎮蘆塘村美麗鄉村入畫來

【查看原圖】
美麗的瀏陽市永安鎮。永安鎮供圖
美麗的瀏陽市永安鎮。永安鎮供圖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2021年03月12日15:26

人民網長沙3月12日電 陽春三月,走進瀏陽市永安鎮蘆塘村,一幅春意盎然、悠閑自得的鄉村生活畫卷映入眼帘:在灣裡的村民健身廣場,有精神矍鑠的老人在打拳跳操﹔“最美庭院”的水景區,有活潑精靈的孩童追逐嬉鬧﹔你若側耳傾聽,還能聽到林間小鳥婉轉低唱。

這裡是蘆塘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蘆塘人用行動踐行著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形成了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蘆塘模式。湖南省和長沙市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一一收入囊中,最近更是獲評湖南省文明村鎮。

產業致富引領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沒有產業就沒有支撐、沒有后勁,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7年7月,財政部確定在瀏陽市啟動田園綜合體建設國家級試點,通過爭取,童話灣裡功能區落戶蘆塘村。蘆塘村村級土地合作社與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組建了灣裡旅游開發公司,流轉土地2200畝,建設了中華老種子博覽園、老種子加工廠和老種子主題民宿,建設了瀏陽首家專門為收集展示老種子作物、用地面積達8629平方米的老種子博物館,助推宏邦土地種養專業合作社打造了佔地450畝的“百果園”,發展觀光休閑農業。通過鄉村旅游、研學基地、婚慶攝影、農產品加工銷售等方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離灣裡屋場不遠的“美栗谷”,也是“童話灣裡”功能區板塊之一。這是一座以2000畝板栗林為主題的體驗式鄉村公園。蘆塘村以車田土地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成立了湖南共享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引入社會資本進行配套建設、負責運營。

“去年十一期間,盡管天氣不太好,但前來打板栗、游玩的游客每天有七八千人。”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板栗林外,“美栗谷”內還有網紅橋、彩虹滑道、懸崖秋千、真人CS、四季花海等游賞項目。

據了解,田園綜合體項目給當地農民在農業生產、產品加工、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建設等方面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光合作社和旅游公司長期用工就有近百人,每年發放工資200多萬元。

“像我這樣的年紀,外出打工也沒人要,但在這裡每月收入有3000元。”65歲的徐正陽自2017年起就在“美栗谷”做保管,家裡6口人,全家每年還能分紅3000多元。

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體的腰杆也挺起來了。村級充分利用田園綜合體項目優勢,以項目資金、基礎設施入股,享受分紅,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達到了60萬元。

“田園綜合體的落戶讓蘆塘村有了更大的潛力發展現代農業。”瀏陽市永安鎮黨委書記陳訓武說,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蘆塘真正實現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的“三產融合”。

美學經濟扮靚美麗鄉村

蘆塘不少村民從事建筑相關行業,或在附近的園區企業上班。

“以灣裡屋場為例,有10多個老板,有的做建筑,有的做物流……”黃立恆到村裡任職前,也是在外做建筑項目。不過,盡管有部分人家庭富裕,建起了小洋樓,但較長一段時間裡,村庄環境卻有些臟亂差:道路坑坑窪窪,公共區域雜草叢生,天一黑不打手電不敢出門……

變化始於2013年10月。當時,建筑老板鐘統明、於春林、於擁軍自發籌資60余萬元,帶動村民、企業捐資300多萬元,同時爭取政府獎補資金,開始“重塑”灣裡屋場。帶頭人鐘統明放棄生意,連續7個月奮戰在改造現場。村民自發投工投勞,還紛紛從自家搬來紅葉石楠、桂花樹、茶梅等花木對公共區域進行綠化。村民自己動手對房前屋后進行改建、美化,不強求“統一”,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樹,盡量保持屋場的“原汁原味”。菜園、池塘、稻田等依然是美麗鄉村的標配。

住在舒適整潔的農家別墅,出了自家小庭院就是屋場的大花園——改造后的灣裡屋場煥然一新,成為瀏陽最早一批“幸福屋場”,並帶動周邊屋場品質同步提升。

“近幾年,我們的審美也在升級,現在我們村的每一棟房屋都有其獨特的味道,遠看富有歷史感和文化感,近看發現抹灰平整,色調搭配,協調美觀。”黃立恆說。

據了解,蘆塘村在改造升級過程中,還統一收集院落內廢棄的磨盤和拆除圍牆后的毛石,在新建圍牆時利用舊毛石填充新牆體的地基,用磨盤填充牆體,營造農家古朴的風格。同時,收集的青磚代替面包磚鋪設健康路徑,廢棄的樹枝和廢舊木材沿路制作透視圍牆和景觀小型的建造,增加農家小院的可視度,從而提升建筑質量。

如今,蘆塘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美,一批又一批觀摩者和游客,慕名前來感受新時代的田園風光。

文明新風吹遍美麗鄉村

屋場文化、鄉賢文化、農耕文化、孝心文化……都是蘆塘村村民幸福、鄉村振興的密碼。

“我們的活動都是自發組織的。”村民於建起說。

從2014年開始,蘆塘村推出最美庭院、平安家庭、孝順媳婦、優秀老人等的評選,建立孝親敬老基金會,每年舉辦“孝親敬老文化節”。建立“黨建+微網格”制度,開設“周一直通車”,讓鎮村網格干部聯合微網格長每周一都去負責區域走訪、掌握動態情況。

“我們還有以微網格長、鄉賢帶頭建立的微信群,打造了解決問題的信息化平台。還有廣場舞,大家有個什麼矛盾,一起跳個舞,矛盾就解決於無形了,比干部去勸架要好得多。現在我們這裡沒有打架刑事案件,連吵架都很少,可以說是 ‘夜不閉戶’了。”於建起表示。

現在的蘆塘村民們,更多了幾分追求文明、崇尚好人的熱情。大家積極開展“蘆塘好人”、“文明家庭”和“好公婆、好媳婦”等創評活動,大家的道德修養就在這一次次地選評模范中潛移默化得到提升。另外,蘆塘村通過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提高了農民熱愛家鄉,我為家鄉添光彩的熱情。

蘆塘村黨總支書記羅小利說,通過打造“七彩志願服務品牌”,將志願服務向村庄延伸﹔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農民講習所”,宣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模范先進事跡等,培育村民“好習慣”和“好風氣”。同時,還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長廊、農耕館和家風家訓主題館,讓村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了解村庄發展變遷史,通過一系列舉措打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努力打造“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的鄉賢美邦、和諧家園。如今的蘆塘,農家書屋成了農民致富的“加油站”,文體廣場成為農民的“快樂驛站”,農閑時節讀書看報、健身鍛煉、文娛自樂等活動蔚然成風。

同心共筑小康夢,美麗鄉村入畫來。在未來,蘆塘村將進一步緊扣農村發展實際,聚焦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目標,全面小康的新時代任務,強力攻堅,有序推進,奮力譜寫建設幸福蘆塘的新篇章。(熊蕾)

分享到:
(責編:羅帥、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