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4月24日電 23日下午,湖南召開“守護好一江碧水”新聞發布會,就近年來湖南省長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做了相關介紹。
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坐擁“一湖四水”,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湖南省97.6%以上的面積都屬於長江流域,湘資沅澧四水通過洞庭湖匯入長江,在維護長江中下游生態平衡和江湖關系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湖南全省各級各部門將推動長江保護修復、“守護好一江碧水”、推進“一江一湖四水”系統保護和治理,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0年,長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資沅澧四水干流108個監測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II類﹔60個“水十條”考核斷面優良率達到93.3%,比2017年增加5個百分點﹔345個省考斷面優良率達到95.9%,比2017年提高2.3個百分點﹔永州、邵陽市進入全國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前30位。
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成效突出。從2017年開始,連續4年發起“夏季攻勢”,以項目化、清單化形式向各市州交辦任務,推動地方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推動完成長江岸線建設項目清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3800余項涉水任務,加快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和治理短板。“夏季攻勢”已成為湖南省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
八大專項行動有效落實。納入重點整治的8個水質超標或不穩定斷面中,7個斷面已經達到或優於III類,大通湖水質由劣五類改善到IV類。完成長江湖南段及湘江干流4497個入河排口排查、點位解析等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溯源工作﹔定期開展重點排污口監督性監測,推進重點排口規范化整治。存在“三磷”超標問題的11家企業中,8家完成整治(另外3家長期停產)……
湘江保護和治理效果明顯。堅持久久為功,湖南將湘江保護和治理作為全省“一號重點工程”,2013年開始,連續實施3個“三年行動”計劃,累計退出1200余家涉重企業。2020年,湘江干流39個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水質,鎘、汞、砷、鉛和六價鉻等五種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濃度比2012年平均下降58%以上。洞庭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中向好。根據監測,2020年,洞庭湖總磷平均濃度持續下降為0.06毫克/升,比2015年下降46.4%﹔濕地面積達到935.5萬畝,保護率達76%以上﹔越冬水鳥超過28.8萬隻,同比增加16.6%,創下10年之最。同時,一些老大難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如大通湖退出劣五類水體,80%以上的水域恢復水草﹔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東風湖黑臭水體問題,在2020年也已消除黑臭。
環境監管監督力度顯著加大。2018年以來,湖南積極推進“三線一單”編制和應用,構建“1+4+14+860”清單體系。全省共劃定860個環境管控單元,分類分級“量身制定”准入清單,實施差異化生態環境准入管理。截至去年7月底,全湖南144個產業園區已實現首輪規劃環評“全覆蓋”。完成所有行業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和排污許可發証登記86389家,實現發証、登記雙清零,提前2個月完成任務。
據悉,下一步,湖南省將圍繞“優化、鞏固、提升、拓展”的工作目標和科學、精准和依法治污的要求,持續深化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確保早日實現“江水清、兩岸綠、城鄉美”的美好願景,把湘江真正建設成為中國的“萊茵河”。(匡瀅 實習生 胡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