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公証處袁國新:暖心服務讓公証更有“溫度”

2021年05月20日20:03  來源:  
 

暖心服務群眾,他把群眾滿意作為公証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勇於擔當,敢於挑戰,他面對復雜疑難公証和矛盾糾紛從不畏難退縮﹔廉潔自律,嚴格依法辦事,他堅決捍衛公証員的職責和使命……

他就是長沙市長沙公証處公証員袁國新。十多年來,他忠實履行法律賦予的庄嚴使命,以公正詮釋著公証。

爭當困難群眾的“幫扶者”

“我多跑一些腿,辦事的群眾就可以少奔波﹔我多貼近群眾,群眾就更能感受到公証的溫度。”面對繁瑣復雜的公証事項、超負荷的工作量,袁國新始終對工作充滿著熱情,為群眾提供貼心的公証服務。

2019年,李奶奶因為繼承其丈夫在某銀行新加坡支行遺留的存款來到長沙公証處,她原以為辦理繼承公証就可以在國內領取存款。“各個銀行都是獨立核算,國內繼承公証書不能在新加坡直接適用。”聽了袁國新的解釋后,李奶奶著急了。原來李奶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且兩個兒子都是聽力殘疾,不便於去新加坡辦理相關手續。面對李奶奶的實際困難,袁國新沒有不顧不管,而是通過多方溝通,咨詢新加坡方存款繼承的流程,幫助李奶奶通過視頻委托新加坡律師代理遺產繼承案件。應新加坡遺產繼承的需要,袁國新又幫助李奶奶辦理親屬關系公証等事項,最終促成了這一場跨國繼承案件圓滿解決。“你是個好人,有些事本不歸你管,但你幫我做了很多我自己做不成的事。”李奶奶由衷表示感謝。

近五年來,袁國新為當事人調查取証700余件,為老弱病殘當事人提供上門服務60余次,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公証人”服務平台解答各類法律咨詢500余例,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和贊譽。

甘當公証服務的“使命者”

公証工作的意義在於預防糾紛。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袁國新還充分利用公証的公信力,為化解糾紛提供規范權威的法律建議,促進息訴止爭、案結事了。

2016年10月,袁國新受理了一起情況復雜的遺產繼承公証。當事人李某在繼承其父親遺產時,經核查發現,他的兩位叔叔對其父親的遺產享有轉繼承權,但李某堅決不認同轉繼承的法律規定。再加上李某的叔叔因與李某的母親有矛盾,不願意到公証處辦理公証手續,便把不滿情緒發泄到了袁國新身上。面對這樣棘手的案件,袁國新深知對簿公堂可能讓繼承人之間的矛盾加深。本著化解矛盾的初心,他主動前往李某家勸說,又相繼走訪了兩位叔叔,耐心傾聽案件背后的故事,前后組織三次調解會,終於打開他們的心結,促成繼承人達成遺產分割協議,當事人的親情也得到了修復。

通過公証調解的非訴解決方式,既節約了司法訴訟資源,又化解了群眾矛盾糾紛。近五年來,袁國新調解處理的矛盾糾紛達120余件,使20多對夫妻重歸於好,100多件繼承糾紛結案事了。

勇當公平正義的“捍衛者”

公証員雖然沒有行政執法權和司法裁判權,但佩戴上公証徽章,天平和砝碼就賦予了監督的意義。在袁國新看來,公証員應該嚴格公正適用法律,堅守公証為民的初心。

出差、加班是公証員的常態。在家人眼裡,袁國新是個工作上的拼命三郎,總是沖鋒在前,一心扑在工作上。2017年,長沙遭受強降雨襲擊,父母所在老家災情尤為嚴重,一度通訊中斷,袁國新深藏對父母的牽挂,一直奔波在工作現場。雖然內心對家人充滿了愧疚,但袁國新深知,要履行好公証的職責和使命,就要舍小家為大家。近五年來,他辦理的急、難、險、重案件達60余件。

袁國新始終堅守一名公証員的初心,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理公証事項和公証事務,使每一份公証文書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易蘊涵)

來源:長沙市長沙公証處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