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瑤族村。人民網 李芳森攝
走進湖南省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山水如畫,人流如織,村巷潔淨,一片生機盎然的美麗村庄景象扑面而來。
“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外,等待參觀的游客頂著烈日大排長龍,隻為踏上這趟歷史旅途,聆聽一個歷史之問的答案。
究竟是什麼樣的問答,引得280多萬人心馳神往?“走進紅色美麗村庄”網絡媒體採訪組也來到這個革命老區,一探究竟。
沿歷史回溯到87年前,紅軍長征經過沙洲,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白天幫著她挑水、劈柴、帶孩子,晚上當看到床上隻有一塊破棉絮和一件破衣服時,她們還拿出唯一的行軍被給徐解秀和孩子御寒。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半條給老人留下了。
在送別女紅軍后的半個多世紀,徐解秀總在村口張望,等待她們回來的身影。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這個故事,徐解秀教育了四代人﹔這段問答,如今便鐫刻在村裡“半條被子”雕塑的基座上。
民俗廣場的雕塑再現87年前的贈被場景。人民網 李芳森攝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長征時期,三名女紅軍面對缺衣少食、生死攸關的處境,依然惦記著百姓的冷暖,用“半條被子”溫暖著徐解秀一家人,也讓百姓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
在我們這代人新的長征路上,面對87年前的歷史之問:“什麼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又將如何作答,人民又將如何閱卷?
採訪組走進徐解秀老人家中,希望能從這家人87年的生活變遷中找到答案。
踏在青石板上,走過馬頭牆下,便是徐解秀的祖屋。這裡已是沙洲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后代早已搬到村道旁,建起了多棟小別墅。其中,朱小紅如今依托景區的熱度,在自家開起了土菜館。
朱小紅,是徐解秀的孫子,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整個家庭的年收入還不到一萬元。2017年,朱小紅通過參加當地黨委、政府組織的廚師技能培訓,有了一技之長。同年10月1日,他開起了沙洲第一家土菜館。
“剛開始人不多,我們兩口子就能忙活過來。這兩年來的客人越來越多,昨天就有近400人訂餐,我就得請不少人幫忙了。”一名固定廚師,4到7名服務員,曾經的“夫妻店”,一躍為村裡的“餐飲巨頭”﹔村民口中的“小紅哥”,現在也變成了“朱老板”。
朱小紅說,2014年,一家人奔波一年,收入還不到1萬元。而2020年,就增加到了15萬元。“今年還能翻上一倍!”
在沙洲村,像朱小紅家一樣,過上了幸福生活的群眾比比皆是。
“當年,紅軍給我家送來了半條被子﹔現在,共產黨給我們帶來了幸福的日子。”在朱小紅心裡,共產黨就是給村裡送來幸福日子的人。
村民服務中心。人民網 李芳森攝
而在徐解秀曾孫朱向群看來,這份答卷上書寫的,都是民生。身為沙洲瑤族村的黨支部書記,最近又通過公選成為文明瑤族鄉的副鄉長,朱向群由“閱卷人”,變為了“答卷人”。
採訪組到達沙洲的周六,並非朱向群值班,但家住村裡的朱向群,總習慣於待在服務中心。
多年從事基層服務工作的朱向群清楚:要緊事不會分時間到來,現在正是水果農忙的時節,在沙洲1200余畝的水果基地面積,全村142戶農戶戶有果園,白天在果園忙碌的村民,晚上才有時間,這也拉長了“朱向群們”的工作時間。
並且,在這個村級服務中心裡,承接著社會保險費繳納、扶貧、核實災情、黨組織關系接轉等40多項“就近辦”事項,實現了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今年已為群眾幫代辦民政、扶貧等事項105余件。
天下之大,黎元為先。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歷史交匯點,回顧87年前的歷史之問,已在沙洲這片紅色熱土上,交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