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湖南華菱湘鋼工人艾愛國頒授了“七一勛章”。
“七一勛章”頒獎詞稱,艾愛國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在焊工崗位奉獻50多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於自主創新,攻克了數百項技術難關,成為一身絕技的焊接行業“領軍人”。
——題記
艾愛國是家裡的“異類”。
父親好書法,讓靜心練字,他偷偷甩掉筆跑掉了:“我不喜歡這些舞文弄墨的東西。”
哥哥姐姐們多是老師,替不愛讀書的調皮小弟著急:“你以后要干什麼呀?”
“我要當工人!” 艾愛國毫不猶豫地說。
全國勞模、全國十大杰出工人、新中國60周年湖南最具影響勞模……這些榮譽說明,艾愛國不僅如願以償當上了工人,而且還是一名好工人。
從響應黨的號召投身湘潭鋼鐵廠建設,到勇攀技術高峰,在焊工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干到退休還不曾停下腳步。艾愛國真正做到了“黨的事業哪裡有需要,就在哪裡獻出全部光和熱”。
小艾
——“叫花子還要學討米功呢,不學習怎能進步”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這是父親對他的囑咐。
1968年,還在攸縣黃豐橋公社插隊當知青時,18歲的艾愛國已經顯露出要強的個性。
知青要扛樹,暗暗比力氣。人家干8個小時,艾愛國總能干上10個小時﹔別人扛50公斤,他偏要多一些,直到有天扛了截86.5公斤的木頭回來,立下不敗戰績。
1年后,湘鋼招工。攸縣本來沒名額,公社的干部、知青和貧下中農們卻推薦他:我們有個小艾,是“拼命三郎”……
艾愛國就這麼成了一名工人。臨行前夜,父親說出那句讓他受益一生的“金句”。
什麼是好工人?
剛進廠,艾愛國是管道工。沒多久,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派來焊工支援湘鋼:他們身背氧氣瓶、手拿焊槍、頭戴面罩,神奇地將高爐裂縫“焊”在一起,手上被火星子燙出血泡也不在乎。
艾愛國認為,這群北京師傅水平高、肯吃苦,是好工人,值得學習。
一個氧氣瓶重達80多公斤,要強的艾愛國背上氧氣瓶走得飛快﹔野外作業乙炔發生器要注水,1公裡的路,來回2趟挑來4大桶,艾愛國主動承包。
師傅們很感動:這小子,可教!
上班幫忙時,北京師傅教他幾招。下班后,艾愛國借來工具,自己反復琢磨。
北京師傅暗地認可:“小艾這家伙,以后可不得了。”
半年過去,湘鋼招焊工。這次,艾愛國成功轉崗,拜師北京師傅學焊工。
真正入門后,艾愛國發現,焊接材料上萬種,焊接方法不下百種,哪是憑蠻勁能學會的?師傅水平高,何時能達到?20歲的小艾有些煩惱,卻也有了目標。
在家人看來,“坐不住”的艾愛國竟然捧起了專業技術書,筆記做得比誰都整齊認真,真是稀奇。艾愛國一本正經地說:“叫花子還要學討米功呢,不學習怎能進步?”
翻開艾愛國當年的工作日志,扉頁上,他鄭重寫下一句話勉勵自己:刻苦學習、鑽研,攻克難關,攀登技術高峰。
他常去湘鋼圖書館,在那裡找到不少蘇聯翻譯過來的讀本。
“看得懂嗎?”記者問。
“當然看不懂!”艾愛國說,越是看不懂,越覺得有味,越想學。
艾愛國跟師傅學習,掌握氣焊技術后,又迫不及待學習電焊。自己沒有面罩,便拿一塊黑玻璃代替,手和臉常被烤灼脫皮﹔就這樣一點點摸到竅門。
1982年,32歲的艾愛國以8項考核全部優異的成績,考取氣焊、電焊合格証,成為湘潭市當時唯一持有“兩証”的焊工。
艾工
——“人家能干我們為什麼不能干”
拿到“兩証”,小艾成了艾工,大展身手的機會來了。
1983年,冶金工業部組織聯合研制新型貫流式高爐風口。如何將風口的鍛造紫銅與鑄造紫銅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是項目的一大瓶頸。紫銅焊接難度很高,難在大構件焊接溫度不容易掌握。
冶金工業部隻讓湘鋼負責紫銅風口的鍛造和鑄造任務,把最棘手的焊接任務交給這方面經驗豐富的其他大鋼廠完成。
“人家能干我們為什麼不能干?”年輕的艾愛國找到上級。
領導很爽快:“這麼有興趣,就試試吧。”
領導這麼一說,艾愛國反倒冷靜下來:“國內又沒這個技術,我們憑啥試試?”但心裡不願放棄,通過查找資料,艾愛國大膽提出當時在國內還未普及的“手工氬弧焊接法”設想,並撰寫了一套焊接工藝方案。
風口焊接攻關組迅速組建起來,艾愛國是主操作手。攻關近一年,反復試驗百來次,越試越成功,艾愛國頗為得意:“這項目也不是太難嘛,上正式的!”
正式焊接那天,艾愛國早早為高爐風口預熱。窗外開始下雪,艾愛國信心十足。
領導、團隊成員、工人們圍著他,食堂准備好了慶功宴。站在高溫高爐旁,艾愛國足足焊了6個多小時,毛衣毛褲濕透了,怎麼也焊不成型。大家陸續搖頭離開,攻關主任過來拍拍艾愛國的肩膀:“這碗飯我們吃不成,讓別人去搞算了。”
艾愛國借口不舒服,沒有吃中飯,回家想“一睡解千愁”。腦子裡卻反復回顧上午的操作流程,索性爬起來,翻開筆記本寫下:為什麼不成功?
新風口比試驗的風口大,面積大散熱快,應該是溫度的原因﹔焊絲也需再做調整……艾愛國連夜給課題攻關組負責人寫了一份報告,分析失敗原因,請求再給一次機會。
一次正式風口試驗在當時要花費近2萬元,代價不小。在接下來100多天的探索中,年輕的艾工少了些沖動,多了分穩重。1984年3月23日,冶金工業部再次批准湘鋼進行試驗。
重振旗鼓,開始加溫。500攝氏度,600攝氏度,700攝氏度……不夠,再加!直加到850攝氏度,添加焊絲,眼前的銅液柔和下來。艾愛國用石棉板擋住加熱的火焰,戴上石棉手套,用2個多小時完成了高爐新型風口的焊接工作,獲得成功!
終於吃上慶功宴。高興過后,艾愛國回想這段經歷,覺得不過癮:不如寫篇論文。
艾愛國寫下《鎢極手工氬弧焊紫銅風口的焊接》,並憑借該論文和攻關期間的貢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從實踐中提煉出經驗,從理論上搞清楚門道,我的制勝法寶就是不瞎干。”艾愛國越發體驗到理論結合實際的魅力。
“既要鑽研技術,在思想上也要追求進步,爭取早日入黨。”技術上取得突破后,父親再次叮囑艾愛國。
艾愛國鄭重寫下入黨申請書。1985年6月,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好黨員要有真本事。
此后,艾愛國筆耕不輟,結合實踐,潛心鑽研理論,寫下數十萬字技術筆記,獲發明專利1項﹔參加國家部委組織的教材編審工作,主審和參審多本焊接叢書。與他人合作編著的兩本《焊接技術與自動化》相繼出版。
1997年,艾愛國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
艾師傅
——“經驗不教給大家,不就浪費了嗎”
艾工一“戰”成名,榮升為大家的艾師傅。
徒弟歐勇還記得,1996年3月6日,是他進廠第一天。聽說組裡分配的指導老師是艾愛國,心裡忐忑不已:艾愛國當時已是湘鋼的一張名片,名氣這麼大的師傅過來指導,怕是很高冷吧。
吃過中飯,開始下雨,大家走在屋檐下,忽聽到有人打招呼:“艾師傅,您好!”
歐勇一抬頭,艾師傅迎面走來,身穿工裝,身上沾了一些污漬,個子不太高,滿臉笑容,朝大家揮手:“歡迎你們啊,好好干!”
之后20多年,歐勇眼裡的艾師傅,便一直是這身打扮,藍灰工裝、翻毛皮鞋﹔也一直是這般親切的性格,有人請教技術問題,知無不言,不知疲倦。
剛入行的年輕人,碰到耐心的師傅,哪裡肯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不管是廠裡的員工、工程隊的小伙還是合作企業的技術團隊,大家見縫插針請教問題,將艾愛國的工余時間擠得滿滿當當。艾愛國也樂在其中,一說起焊接,就精神十足。
“艾師傅好像從來沒有累的時候。”歐勇說,新焊工搗鼓了半天沒長進,看到艾師傅下班回來,趕緊請教,艾師傅便一身汗臭味,蹲在旁邊,拿起焊槍手把手教。
“隻要肯學,我就教。經驗不教給大家,不就浪費了嗎?”艾愛國欣賞有干勁的年輕人,願意為他們盡可能地創造學習條件。
在艾愛國家裡和辦公室,記者發現了不少同樣的技術書籍。他說,徒弟有疑惑,他就要盡快解答,往往當天回復。一本書置兩套,方便隨時查閱。
艾師傅除了耐心,培養徒弟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能進入焊工實驗室進行焊接研究的,都是焊工中的佼佼者。在艾愛國看來,要讓研究人員多一些自主性,讓他們有自由發揮和試錯的機會,“不能讓他們覺得這個老頭子管得太寬”。
艾愛國帶徒,范圍廣、效果佳。幾十年下來,湘鋼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以上級別的焊工,80%跟艾師傅學過技術,其在全國培養焊接技術人才達600多名。
“要說師傅熱心吧,有時也很‘冷漠’。”歐勇說,艾師傅平時有求必應,一到過年過節,就“人間蒸發”。
有一年過年,徒弟們提著東西上門拜訪。敲門無人回應,打電話,艾愛國說:“我在廠裡忙著呢。”
大伙急匆匆趕到廠裡,找了一圈不見人影,再打電話問,艾愛國改口了:“噢,我在散步。”
外邊下雪,散什麼步?徒弟們明白了,艾師傅其實就在家裡,只是不願意麻煩徒弟,也不想收禮,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艾勞模
——勞模光環是一時的,要與時俱進
今年端午假期,艾愛國依然把試圖前來拜訪的徒弟和親戚們拒之門外,怡然自得地沉浸在焊接世界裡。
6月12日早上7時不到,他吃完每日固定早餐——一碗加了雞蛋的燕麥粥,出門,走20分鐘到湘鋼,刷卡,一頭鑽進研究大樓。
數十萬字的技術筆記躺在書櫃裡,因為常翻閱,手汗將側頁染成黑色。打開電腦,艾愛國又開啟了另一座寶庫。
技能大賽試題、項目攻關材料、焊接工藝卡……幾百G的材料,艾愛國將其井然有序地整理在文件夾內。電腦不設密碼,可供大家查閱。
“這是助理幫您整理的嗎?”翻閱電腦裡浩如煙海的文件,記者詢問。
“誒,莫小看我!”艾愛國迅速打開工程繪圖設計軟件,用鼠標點擊一幅頗復雜的焊接示意圖,“我現在就畫個圖給你看看。不會用電腦,算什麼勞模?”
艾愛國評上湘鋼勞模,是1984年的事情了。隨后,他陸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杰出工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艾愛國大師工作室”,獎狀獎牌擺了一大堆。
2008年8月,湘鋼成立焊接實驗室,之后又加挂“艾愛國大師工作室”的牌匾。從一線施工到辦公室,湘鋼給艾愛國配上了電腦。
“當時開機都不知道怎麼開,看到別人用電腦,自己不敢湊前看。”艾愛國說,有次辦公室要艾愛國寫篇發言稿:“您手寫,我們找個年輕人幫您打字。”這句無心的話刺痛了艾愛國。
他認識到,勞模光環只是一時的,要讓人信服,要靠實力,還得與時俱進。
翻開那段時間艾愛國的工作日志,能看到他自學電腦的全過程。
從開機學起,大半個月,已經學到了“依克賽爾”和“沃德”——他給Excel和Word標注音譯名,方便背記。3個多月,艾愛國進步神速,已經開始用軟件繪制工程圖,能自己在電腦上完成一份完整的焊接工藝卡。出去培訓,課件全部自己制作。
為什麼這麼拼?
艾愛國說,他是一個工人,父母和兄弟姐妹為他感到自豪,也時時敲打他:“是黨和湘鋼給你平台,把你抬上勞模的轎子,一定要坐穩,別摔下來,我們家可丟不起這個臉。”
“每次看到師傅,都覺得他又厲害了不少。”曾跟艾愛國學習過的徒弟張文亮說。
上世紀80年代,首都鋼鐵公司從德國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3萬立方米制氧機。如何保証2萬多道焊縫在深冷狀態下不發生泄漏?首鋼向湘鋼求助,艾愛國帶徒趕去,採用國際上先進的交流氬弧焊雙人雙面同步焊技術,啃下這塊“硬骨頭”。德國專家看了,直稱中國工匠不簡單。
上世紀90年代,湘潭食品機械廠制作一口直徑3米的啤酒糊化銅鍋,在焊接中遇到困難,公司委派艾愛國組成攻關隊前去支援。看到艾愛國與同伴,在場的工人師傅圍在一塊嘀咕:“隻怕又是一批牛皮客。”艾愛國憑著多年焊銅的經驗和技巧,帶領隊員攻關12天,焊好兩口大銅鍋。原先不服氣的見人就講:“這些年我們廠到處請‘神仙’,誰曉得‘神仙’就在屋門口。”
2018年,湘鋼寬厚板廠原產德國ABB公司的大電機輪轂架焊縫發生裂紋,整個生產線停產,每一分鐘都給企業帶來極大損失。68歲的艾愛國帶著6名徒弟,勘察現場,分析問題,擬定技術方案,模擬計算,焊接作業,16小時奮戰,完滿解決裂紋問題,整個生產線快速復產。
……
時刻更新知識體系。艾愛國為我國冶金、軍工、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改進工藝120多項。
艾愛國用5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自己最初寫下的“攀登技術高峰”的目標,也將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記者 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