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黨建

成仿吾:“從文化人到革命戰士”

2021年08月12日20:2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紅軍時期的成仿吾。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供圖
紅軍時期的成仿吾。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供圖

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灝,筆名石厚生、芳塢、澄實,湖南新化人。1928年5月赴歐洲,入德國國際政治大學鑽研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文原著。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主編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機關刊物《赤光》。1931年回國后,曾任鄂豫皖省委宣傳部部長、省蘇維埃文化委員會主席,並兼任紅安中心縣委書記。他全程參加了中央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是長征路上唯一的教授。后歷任八路軍第五縱隊副司令員、獨立旅旅長兼政委,華北聯合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華北大學副校長。新中國成立后,成仿吾還曾擔任山東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中共中央黨校黨委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等職。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7歲。

成仿吾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童年時,他先后在私塾、官辦小學讀過書。13歲時,成仿吾隨其大哥成劭吾(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會員)東渡日本,就讀於名古屋第五中學。在此就讀不到一年,他既熟練掌握了日語,后來又精通了英、德、法、俄4種語言。在讀完大學預科的工科后,他抱著富國強兵的志向考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造兵科,攻讀槍炮專業。

那時,成仿吾認為要富國強兵必須有現代化的武器。不久,他逐漸認識到救國不能光靠科學技術,更重要的是先要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於是他棄工從文,回國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洪流中。不久之后,和郭沫若、郁達夫等人發起組織了革命文學團體創造社,1922年在上海創辦了《創造季刊》《創造月刊》《創造周刊》及《洪水》等多種文學刊物,用文藝的形式喚醒廣大群眾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覺悟,對推動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成仿吾的文學思想向著無產階級文學思想轉變的時期是在1927年大革命前后,針對文學隊伍中有的投敵、有的退隱、有的頹唐乃至最后四分五裂的現狀,他發表了《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等重要論文,認為革命文學應該向著工農大眾。1926年4月,成仿吾在《創造月刊》發表了《文學家與個人主義》一文,提出了一個文學家思想改造的問題,指出文學家要在思想上除舊布新:去掉個人主義,發揚集體主義。

大革命失敗后,大批知識分子或動搖或脫黨,成仿吾卻在白色恐怖中堅決要求入黨。1927年7月,他在上海找到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的潘漢年,當他得知地下黨經費困難時,馬上把廣州國民黨軍事政治學校委托他購買器材的經費資助了地下黨,並按潘漢年的指示,去日本聯絡並動員創造社的成員回國參加革命文化工作。成仿吾在日本撰寫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宣言書,對推動創造社和文藝界的進步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1928年5月成仿吾由日本啟程前往歐洲。他在法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接手主編黨的機關刊物《赤光》(原由周恩來、鄧小平創辦)。3年間從不曾間斷,《赤光》成了當時連接旅歐進步青年的紐帶。3年后,成仿吾前往德國就讀於德國國際政治大學,並堅持課余到德共主辦的共產主義夜大聽課。他用驚人的記憶力很快掌握了法、德、俄3國語言,加上在日本學的日語和英語,他精通5國語言。郭沫若曾贊他為“語言天才”。他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在德共組織的各種集會刊物上,發表演講,撰寫文章,介紹中國革命根據地的情況,擴大了中國革命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影響。(中共湖南省直機關工委 張維)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