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湖南:構建全域美麗大花園

2021年12月07日08:19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湘江保護治理成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全力推進,洞庭湖流域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大刀闊斧,“十年禁漁”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近年,湖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舉措和成果令人矚目。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讓綠色成為最亮麗的底色。

  連日來,全省生態環境部門、林業部門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掀起學習省黨代會精神熱潮,大家表示要推動省黨代會精神落地見效,著力引領綠色轉型、優化生態環境、健全治理體系,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貢獻力量。

  低碳循環

  引領綠色轉型發展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承諾。

  省黨代會報告要求,全面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嚴把“兩高”項目准入關口,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等生活方式﹔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當前,我省正在積極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目標、路線圖和配套措施。”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鄧立佳說,鼓勵各地加緊推動能源、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制定達峰行動方案,推動鋼鐵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和實施路徑,今后各地都將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

  “提高森林和濕地固碳能力,建設湖南高質量‘碳庫’。”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表示,林業部門將全力開拓森林、濕地增綠增效空間,以科技助推林業碳匯等綠色循環經濟發展。

  省會長沙率先擔當“低碳新風尚”,推動編制《長沙市碳達峰工作方案》,探索形成綠色發展的“長沙模式”。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表示,將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能源結構轉型、交易市場運行、技術創新等方面精准發力。

  “綠色低碳發展是郴州最寶貴的資源與優勢。”郴州市委書記劉志仁說,入選全國2021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的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全自然冷卻數據中心”,向“全球最節能綠色生態數據中心”目標邁進。

  持續優化

  實現生態環境質變改善

  省黨代會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抓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是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兩大重要內容。

  “《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設定了污染防治具體目標,包括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降低、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實現安全利用和有效管控等。”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桐說,為確保目標達成,我省需加快建立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溫室氣體等的全省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深化生態環境治理還需提高全局性、整體性,強化環境要素間綜合治理。“扎實推進‘一江一湖四水’系統治理,應從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吳小平介紹,我省持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十四五”期間將整合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明確各級控制斷面水質保護目標,統籌保護與污染防治。

  山水林田湖草統籌保護,主要依靠加快構建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體系。“遷地保育是有效補充。”省植物園生態景觀環境研究所所長廖菊陽說,未來,我省在推動洞庭湖、武陵山、雪峰山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時,將依托各類植物園、樹木園、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構建完善的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網絡。

  改革體制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實現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治理責任體系、法規體系、市場體系勢在必行。

  省黨代會提出,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要深化做實“河湖林長制”,要發展綠色金融,要健全環境風險預警防控體系。

  省水利廳副廳長羅毅君說,湖南在全國率先建立五級河長體系,推動一大批歷史性難題得到有效解決,下階段要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進一步加強河湖生態空間管控,呵護好每一條河每一片湖。

  “從明年起,全省林業部門將著力推動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省林長制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認為,當前重點在於把各級林長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各個部門的力量發揮出來,真正實現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

  “湘潭是規劃率先實現碳達峰的地區。”中國人民銀行湘潭市中心支行負責人表示,前不久,《湘潭市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先行示范實施意見》正式出台,從金融支持、政策激勵、支撐體系三大層面制定了具體措施,今后全市有望每年新增綠色貸款100億元以上。

  “《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湖南省水資源管理條例》等地方立法正在推進制定。”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張在峰告訴記者,各個市州在大氣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等領域的地方性法規也將陸續出台,為更加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提供依據。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