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健康

湖南省腫瘤醫院內鏡診療中心:“早診早治”除早癌 病患無憂早安心

2022年09月22日19:2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走進湖南省腫瘤醫院內鏡診療中心,奧林巴斯電子鏡、電子胃腸鏡、電子超聲治療胃鏡、超聲支氣管鏡、電子膀胱鏡等多種輔助診斷治療設備擺放整齊。

“腸道的息肉、胃部的潰瘍,早期的粘膜病變...這些都是癌變的前兆,若能第一時間在內鏡下得到處理,后期便不會發展成惡性腫瘤,患者更不用在大手術中忍受疼痛。”湖南省腫瘤醫院內鏡診療中心主任秦昂介紹道。

2012年該中心成為湖南省唯一一家承擔國家城市消化道腫瘤的篩查單位﹔2013年12月,在經過30多年的發展后,正式從統一功能科中獨立出來,成立了內鏡診療中心,並順利開展多項新技術。

秦昂(左一)正在給病人做檢查。 張克西攝

早診早治

讓癌症“無處可藏”

“還好發現得早,治療及時,不然.......”今年六月,59歲的王先生拿到湖南省腫瘤醫院的體檢結果后,大吃一驚。

原來,在進行電子胃鏡檢查時,王先生的食管內,一處發紅的黏膜引起了醫生的注意,通過對病灶進行了染色及放大觀察,並行精准活檢送病理分析后,最終確診早期食管癌。

但所幸發現得早,病情並未惡化。在對王先生的身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后,內鏡診療中心的醫生對其實行了內鏡下微創治療。通過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一次性完整切除了食管早期病變。

從發現到治療,對於王先生來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內鏡診療中心主任秦昂介紹到:早期病變通過內鏡下治療創傷小,恢復快,預后好,費用低,所以腫瘤診療的核心是“早”,通過早診早治,不給腫瘤發展到中晚期的機會。

“以前,出錢請人來做內鏡檢查都沒人敢來﹔現在,排隊檢查的人可多了。”

2012年10月9日,湖南省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在衛健委領導的指導下,在委疾控處的直接領導下,於湖南省腫瘤醫院正式啟動。

項目從開始至次年5月,通過為高危人群提供免費評估,湖南省腫瘤醫院協同五區疾控中心完成臨床篩查10136人次,其中完成上消化道癌臨床篩查1018例。此外,對癌前病變受檢者和癌症可疑受檢者也進行了及時的臨床干預。

十年來,“早診早治”的理念在群眾心中逐漸生根發芽。

目前,2022年度的湖南省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已正式啟動,此次項目將為43000例重點癌症高危人群提供免費篩查,主要針對40—74歲人群,覆蓋全省每個市州。

秦昂(左二)及其團隊正在內鏡診療中心工作。 張克西攝

患者為重

讓醫療服務“下沉”

在人們通常的理解中,胃鏡或腸鏡無非是一種檢查手段,用以提高早期癌和癌前期病變的發現率。

但在秦昂的手中,這類小小的內鏡卻可以成為一把無比靈活的手術刀,通過高難度精准的內鏡操作,不僅可以判斷病灶是不是腫瘤,屬於哪種腫瘤,還能直接進行微創治療、切除病灶。

去年51歲的李先生就總覺得進食后吞咽不適,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食管黏膜下長有一個拇指大小的腫塊,醫生建議採用開胸手術切除腫塊。

李先生一聽嚇壞了,心急如焚四處打聽,最后得知湖南省腫瘤醫院內鏡診療中心可實施微創手術治療,便馬不停蹄地趕來求診。

了解情況后,秦昂給李先生做了超聲胃鏡檢查,並結合CT等結果進行仔細評估,考慮為食管平滑肌瘤,可以行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

憑借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秦昂主任使用隧道技術成功切除了病灶。手術耗時兩小時,瘤體剝離完整,創面干淨,整個手術過程無明顯出血,患者僅5天就出院了。

“醫生這個職業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幫助病患恢復健康。”秦昂看著微信裡病患發來的致謝短信,笑容不自覺地浮上臉龐。

可是“遠水難救近火”,好醫也難治遠病。如何讓更多遠在縣城鄉鎮的患者也能及時享受專家診療?湖南腫瘤專科醫聯體給出了“大病不出縣”的答案。

早在2017年,湖南省腫瘤醫院作為湖南省腫瘤防治事業的龍頭單位之一,就牽頭成立了湖南腫瘤專科醫聯體。該醫聯體覆蓋全省14市州,已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實現了遠程診斷及雙向轉診。

在湖南腫瘤專科醫聯體的統籌部署下,內鏡診療中心定期派出專家前往下級合作醫院,進行指導建設和不定期督導,通過區域基地建設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助推湖南省惡性腫瘤防治體系建設,以實際行動踐行“醫療服務在路上”。

下一步,內鏡診療中心將繼續深化推廣“早診早治”理念以及相關技術,利用好醫生的“第三隻手、第三隻眼”,為早癌防治保駕護航。(劉孝誼、彭璐、實習生江宇軒)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