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叢書,堪稱語文名家真跡博物館
出書難。出好書,更難。出絕版書,最難。
絕版是指書籍印刷后,不再印行,亦指限定、孤本、絕跡甚至是獨家的書。
陳渡風先生新作《哦,他們是這樣的》,是第二種意思的“絕版”書。閱讀這套叢書,猶如置身一座語文名家真跡博物館。
在長沙望城一個幽靜雅致的別墅區,敲開渡風先生暫住老家的戶門,如同打開一扇文藝新門。初識渡風先生,如同見到一位剛從室外忙碌收工回來的耕者行者。
我與好友鐘建春、藍戈一行幾人,圍坐在渡風先生的客廳裡寒暄,抬腳,伸手,稍有移動,就會觸碰到四處碼放的圖書。我們幾個或是干金融,或是搞實業,或是做公益,或是跑經營,但都終極到一個主題,那就是努力讓自己很體面地登上一個時代新高點,為社會大家庭服務,為個人小家庭添彩。從這個角度仰視,渡風先生實現了。
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人人皆知,那句“隻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是生在養鴨場也沒關系”,觸動了多少柔軟的童心,且一直陪伴至中年老年乃至一生。但是安徒生寫給電磁學之父奧斯特的詩稿“暢享科學未來”手跡,恐怕非一般人能有幸目睹。
葉聖陶致世界文學編輯部的書信,梁啟超、郭沫若、茅盾、豐子愷、巴金、老舍、冰心、沈從文、華羅庚、吳冠中、雨果、泰戈爾、安徒生、托爾斯泰等小學語文課本裡,這些名家當年的親筆信函或其他形式的手跡,更是無從奢望一見。曾經一次次翻開這些如雷貫耳的大咖的名篇,朗讀十年寒窗,那真是懷揣崇敬,拜倒轅門,五體投地,但最終覺得他們只是無限時空距離的神秘,遙不可及。
《哦,他們是這樣的》這套叢書,打通了這個瓶頸,回應了這個念想,不僅講述了課本裡58位名家作者的故事,還展示了他們的親筆信、題詞、寄語、簽名書等原作手跡70余件,以獨特的切入點,點燃閱讀興趣點,突破了名人名著高大上難以獲得閱讀征服感的難點,堪稱語文教學上一大創舉,成為學習語文的“提分神器”,為互聯網信息海量扎堆的背景下,如何在枯燥的語言竹林中挖掘新筍找到路徑。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親自為該書做序,贊稱該書“一張紙片一世界,一言一語見真情”。上海巴金故居也向慕名而來參觀的小朋友大朋友推出這份語文大餐。
大咖們的閑情軼事,甚至一點可愛的小隱私,就這樣在這套叢書裡獲得了分享。而嘖嘖稱奇之后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在拍賣市場上堪稱無價之寶的真跡墨寶,是怎麼花落渡風先生手中並得以橫空出世的?
這應當歸結於渡風先生的有心用心。有的不乏是他從事媒體、策劃、出版工作時,通過認識結交的各路賢達要人,七拐八彎尋到真跡的。“我放下最后一絲面子,有時甚至霸蠻。”渡風先生頗為感慨。別人追星,他追文。別人圍著領導合影,他纏著領導要“一張舊紙”。別人笑他痴迷得要發瘋了,他還真的不惜拿出自己多年來馳騁職場的積蓄作路費,瘋到了國外的小巷一隅,從文物拍賣會上探寶尋寶。
一幅幅真跡到手,渡風先生愛不忍釋,湊在一旁觀賞的兒子也驚呼太奇妙了,連說:“爸爸,你要是出本書,讓更多像我這樣的小朋友看到這些寶貝,那該多好啊!”兒子的話給了他一個激靈,成為他正式施工變現的初衷。兒子也自此戀上語文,迷上閱讀,發表了作品,成績日漸看漲。
為了做個真跡收藏明白人,渡風先生赴清華大學,專修了幾年藝術品鑒賞。叢書正式出版前,為了規避不必要的法律糾紛,渡風先生又把這些大師真跡一一過堂,歷經權威鑒定,還輾轉奔波,獲得名家本人或其家屬的確認。
比如在編輯整理郭沫若先生的有關資料時,渡風先生起初參考某雜志刊登的幾百字文章《郭沫若改詩救少女》,弄了一篇2000多字的名人故事。為了慎重起見,他將文稿發給郭沫若小女兒郭平英老師審核,不料她說這個故事是編的、是假的。他在撰寫手跡解讀時,找到了某正規媒體的一則報道,說這是郭老在匈牙利書寫的題詞,然而經郭平英老師核實,也是錯誤的。
渡風先生驚出一身冷汗,要不是較了真,那將帶來多大的負面效應。也正是認了真,20多年不放棄,他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跑腿跑四方,才打造出了眼前這座名家真跡小博物館。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細讀這套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哦,他們是這樣的》,呈現眼前的是精准的史料、詩意的表達、泛黃的真跡,既為名家的真面目和原精神素描,又為新時代少年走近名家、觸摸經典引路。閱讀一封封書信、一份份便條、一幅幅題詞、一件件名家糗事傻事,就像瀏覽一個個鮮活的“朋友圈”,感知名家不為人知的平凡,是那麼親切自然、詼諧生趣,讓人不由地心生感嘆:哦,原來他們是這樣的。
每一個有夢想的人,不論年齡、職業背景和專業興趣,都向往著自己的詩與遠方。渡風先生從初中時發表作品,18歲出版第一部詩集並由著名詩人臧克家題寫書名開始,一路狂飆,大步流星涉足報刊編輯、品牌策劃、經營管理、收藏鑒定等領域,讓自己的生活命軌跡一次次延展至一個個遠方。
回望我們這幾代人的語文學習過往,不外乎一隻粉筆一塊黑板,死記硬背課文,再無任何作料調和,整個過程枯燥乏味。看看當下端坐於一座座漂亮校園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能通過《哦,他們是這樣的》叢書,穿越歷史從名家真跡中看見光芒,汲取力量,真是令我們上幾代人羨煞不已。
交流的大半天裡,渡風先生手舞足蹈地講述著一堆堆名人軼事,以及開學之際全國各地家長各大平台推崇新書《哦,他們是這樣的》的花絮,那是他用心血置換的絕版高光。他甚至忘記了給我們幾位造訪者泡一杯滄桑老茶抑或無塵新茶,他隻顧浸泡在自己別墅裝修的小博物館裡,用餐都是由家人送過來。千日斫柴一日燒,他像一名孤勇者,盡情地燃燒生命體能,持續發送關於下一個詩與遠方的精彩信息。(譚聖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