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婁底市婁星區萬樂村:做足“活”字文章 壯大集體經濟

2023年04月15日20:0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婁底市婁星區杉山鎮萬樂村以黨建引領為總攬,以“三基三創”工作為契機,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來抓,立足特色資源,盤活閑置資產,堅持農旅融合發展,先后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湖南省同心美麗鄉村”“湖南省精品鄉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2022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3.64萬元,同比增長164.49%,2023年有望突破100萬元。

目前,該村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以農業產業為基礎、文旅業為主導”的發展方向,將全村劃分生態文化、人文文化、農耕文化和教育研學共4個區域。少兒潛能拓展中心——萬樂營、種子夢想樂園、萬羽鴿場、280畝硅肥種植基地、500畝豐產油茶林、200畝水稻等產業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有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田土整治,整活撂荒資源

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農民安身之本。萬樂村堅持黨建引領,把撂荒耕地整治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從整治田土到生產經營,把支部建在產業上,筑產業“紅色堡壘”,讓黨旗高高飄揚。

一是規整荒地荒山。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多次召開村支兩委、黨員組長,屋場會議,深入與農戶溝通交流,將拋荒地、荒山等“邊角余料”,全部整合到萬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合作社統一進行田土整理,對零散地塊進行規整,打破原有的田土界限,放好點、拉好線、分好廂,將斜坡整成梯田,小丘變成大丘,田塊雜草全部清除。

二是實行土地入股。將承包到戶的拋荒耕地、難以耕種的水浸田等量化成股金,作為村民的本金入股到萬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全村合作社成員共入股土地530畝。

三是尋求合作共贏。為最大程度減少成本、降低風險,村黨組織多方考察、調研,決定引進市場主體進行市場化運作。與湖南煜如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村集體合作社佔股51%,公司佔股49%,除土地入股外,村民還可以現金的形式入股到公司,形成“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同時,按照“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經則經”的原則,結合土壤性質,村黨組織與農業專家反復對接,決定與湖南富硅自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使用被譽為綠色革命的新型營養元素——硅肥,來發展辣椒種植產業。合作中,公司提供硅肥、種子、技術、產品檢測與收購等方面,村集體負責生產、包裝、按股分配等方面,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有了技術支持保障,還能更好地把握市場需求,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四是明確利潤分配。目前,撂荒耕地的雜草清理、平整已全部完成,對農田進行分片規劃后,開始種植農作物。利潤分配採取“三三四”原則,即40%用於股份制入股分紅,30%用於全村村民福利的發放,30%用來繼續生產發展。2023年,全年種植辣椒共計280畝,預計產值168萬元。

全面盤底,盤活閑置資源

村黨組織對村域范圍內所有的集體閑置資源資產進行全面盤底,對可利用的資源採取自主開發、合作經營、公開租賃等利用方式,提高閑置資源的利用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一是自主開發生態養殖基地。結合實際情況,在遠離居民點、地勢較高的村集體荒山,建設15畝的萬羽鴿場。將村集體500畝雜樹林地申報辦理調規手續,自主開發油茶林產業。

二是合作經營發展文旅產業。將閑置校舍進行改造,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萬樂村借產權制度改革之機,多次向區教育局匯報,在村支兩委的不懈努力下,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將閑置20多年的村級小學的資源利用起來,籌集資金對小學進行修繕,並與婁底市文創投資有限公司簽定合同,將村小學周圍50畝地打造為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提供農耕文化教育等優質課程,推出摸魚摸蝦、採摘、苗圃種植、農耕文化展覽等多個特色研學項目。2022年12月,該項目順利通過婁底市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驗收,吸引游客1萬余人,帶動了屋場小商品經濟的發展,實現產品收入10萬余元。

三是公開租賃增加集體收益。萬樂村充分整合集體經濟資源,採用整體租賃或承包經營權等方式,將鐵絲塘水庫出租給公司,將經濟場出租給村民用作養雞場,兩者合計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固定收益增加11800元。

屋場經濟,激活沉睡資源

萬樂村積極搭建發展平台,成立峽山屋場經濟合作社,通過“三變”改革,以“美麗產業”催生“美麗經濟”,大幅度促進村級經濟發展,實現了“集體—農戶—市場”主體三贏局面。

一是資源變資產。流轉屋場內閑置土地和群眾房前屋后自留土地46畝,打造農業基地、“最美小菜園”等,為發展屋場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利用建造研學基地時,平整地基產生的廢棄渣土,填埋抬高原本難以耕種的水浸田,打造20畝黃豆種植基地。

二是資金變股金。峽山屋場合作社經清產核資並調整賬戶后,設立合作社總股數為114股,涉及股東戶數114戶。

三是農民變股東。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后,由峽山美麗屋場合作社向股東發放股權証書,作為享受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收益分配的憑據,有按股分配分紅的權利。

服務創收,用活人才資源

一是發動群眾成立作坊。在峽山屋場理事長李海初的帶領下,聚集各項傳統手工藝人,鼓勵大家自主創業,屋場內先后成立了臘味坊、脫水蔬菜坊、釀酒坊、豆制坊、榨油坊。

二是原材料自產自銷。發動在家的群眾種植蔬菜、水稻、黃豆、油菜等經濟作物,喂養熟食豬,作坊優先以底價採購屋場內群眾種養殖的經濟作物,實現屋場、作坊、群眾三方互利共贏。

三是電商平台廣開銷路。與“湘村萬樂”電商平台合作,積極探索“精准扶貧”+互聯網農村電商+“土貨”進城模式,通過平台銷售臘肉、菜籽油、蔬菜干、油豆腐等,實現了“生產-制作-銷售”一體化,2022年屋場經營性收入達52000元,帶動屋場內群眾人均增收2460元。

四是衛生服務增加收入。通過宣傳做好繳納衛生服務費、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衛生服務費23520元,提升了萬樂村環境衛生質量規范化管理水平。(曾振華 李敏 李安娜)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