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產經

芙蓉東岸雙生27年:另一半星城的進化史

2023年05月12日16:1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芙蓉天街實景圖。單位供圖
芙蓉天街實景圖。單位供圖

2023年,跨年夜的鐘聲敲響后,長沙接連上了兩條熱搜,一條是“長沙凌晨馬路堵車”,另一條是“凌晨兩點排隊打車人山人海” 。近年來,刷新人們對“夜間經濟”的想象,已被視為長沙這座城市的責任,入夜后大排長龍的奶茶店,人聲鼎沸的漁人碼頭,還有那凌晨3點依然不知疲憊的五一廣場,無一不在挑戰人們對煙火氣的認知。順理成章的,長沙被冠以“不夜城”的名頭,成為諸多年輕人心向往之的理想鄉。然而,並非長沙所有地區都這麼成熟繁華。

例如,被一條瀏陽河平均分隔的的芙蓉區,夜晚站在高處看芙蓉區能觀賞到一種獨特的景觀:西岸的步行街、五一廣場、解放西路等地標區域流光溢彩,而東區更多是寂靜夜色下的繁星點點。

“瀏陽河下,半邊星城半邊星。”芙蓉區東岸成為了燈火通明的不夜城裡,極少數關燈的區域。

跨河東進,芙蓉東岸綻放

芙蓉區的“新奇”景象可以追溯到27年前的1996年。

彼時,長沙市拆分郊區,瀏陽河以東的馬王堆鄉、湖湘漁場、東屯渡農場以及東岸鄉被並入到了新成立的芙蓉區當中。

一時間,以農村經濟為主的東區,與繁華的西區形成了鮮明反差。直到千禧年,蜿蜒的瀏陽河路上,攬客的司機還會一直把跨河進入芙蓉西區,吆喝成“進城”。

因此,芙蓉區的發展從誕生起,就一直帶有一個歷史性的包袱:平衡區域發展。

不可否認,卸下包袱並非一件易事。這個長沙市面積最小的城區,一面要解決東區城鄉改造的難題,另一面要承擔西區城市更新的任務。無土地財政可依的芙蓉區,隻能在頂層設計上作更為精細的規劃。

面對面積佔據半壁的東區,芙蓉區給出了三條錦囊:

一、修道路。在市政道路建設上,芙蓉城投集團優化瀏陽河以東交通布局,以“十縱十橫”進行路網構建。東部大片土地通過路網納入到城市規劃體系,配合整體區域更新釋放並提振土地價值。

大量地產公司因此被吸引入駐隆平新區,推進起當地的公共設施建設,樓盤開始在東岸林立,解決了芙蓉區新增人口配套問題,而這間接推動了東岸產業的發展。

二、引資源。作為長沙人口最密集的城區之一,芙蓉區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用更加優越的公共服務引導人才流向。

如今,整個芙蓉區東岸,兩院院士達7名,副高以上種業人才超1000人,佔全省91%。因此憑借人才優勢,2019年,隆平高科技園全面啟動“長沙·中國隆平種業硅谷”規劃建設,以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發展。

“種業硅谷”產業發展思路的確定,又影響了東岸的生態建設。

三、促宜居。“隆平新區·種業硅谷”的確立,帶動9.5公裡的濱河路開啟了建設,這將成為長沙東城最引人注目的生態風光帶。在這條晚上可以環綠騎行的道路上,連接著東湖濕地公園,和未來計劃建設佔地1389畝的繽紛親水樂園。

盤活城區中留存的800畝濕地資源,讓整個東區宜居環境,再上一個台階。

正是出於這種頂層設計上的環環相扣,整個芙蓉區發展呈現出“小空間,大效益”樣貌。2022年,芙蓉區以全市1/276的土地貢獻了近1/10的經濟總量,僅用內城區1/28的土地貢獻了近1/6的經濟總量,畝均GDP全省第一的優異成績。

見証芙蓉區發展變遷的的老芙蓉人感慨:東區發展了,變富了,唯一可惜的就是,它還是沒有西區那麼“好玩”。

寂靜的城東,落下一座天街

土生土長的城東人,常用一句稍顯俏皮的話來形容東區的發展短板:

“東岸現在生態有了,產業發展了,交通也更便利了。翻譯過來就是,居民住得好了,也有錢了,大半夜跑到西區玩,更方便了。”

發展起來的東岸,目前商業氛圍依舊不濃,湖南農業大學衍生出的大學生商業圈,幾乎承擔起東岸區域消費的全部重任。而社交場所的不足,則是商業氛圍低迷下衍生的另一個問題,導致晚上的城東稍顯寂寥。

芙蓉東岸急需一個有影響力的商業中心,來改寫夜間城東居民的生活劇本。

2023年5月20日,今年第二個情人節,籌備許久的芙蓉天街即將開業。

它的位置位於東岸的最中心區域,望龍路與人民東路的交匯處,接駁軌道交通6號線。整體商業面積10.5萬㎡,根據周邊居民分布,以5公裡為半徑將輻射超64萬人口。

目前芙蓉天街整體招商率已達98%,預計開業率超96%,作為長沙2023年首個開業的購物中心,其在品牌引入上可圈可點,零售上,快時尚及運潮組團的加持煥發年輕活力,引入時尚潮流品牌。同時兼顧周邊品質家庭所需,LEGO、孩子王、yishionkids等兒童零售品牌的入駐,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家庭購物場景。配套及娛樂業態上,博納影城、聯華超市等優質品牌的進駐,強勢補足了片區一站式生活消費的需求。針對品質家庭客群引入長沙首家奧飛歡樂嘉年華,超2000㎡超大型家庭娛樂中心,彌補周邊連鎖性大型兒童游樂業態的缺失。

據悉,芙蓉天街引入的品牌中超60%為城市或區域級首店。而且按照龍湖開發的要求,每個項目從籌措開始就要建立獨特的“故事腳本”,這些城市或區域級首店將助力這一腳本,為城市提供全新的消費體驗,將為城東居民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與生活方式。

為什麼選擇龍湖?

無疑,芙蓉區的面積意味著精益求精。和產業發展、生態建設一樣,芙蓉東岸在商業領域的首次布子,需要有更高質量和更有把握的選擇。

在多方面的考量后,龍湖成為了最佳人選。

首先在整體商業實力上。在商業領域,龍湖已有20余年的經驗積累,沉澱了超6000家合作商戶,超400家戰略合作品牌商戶資源,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營打法。截至2022年末,龍湖商業已進入全國32座城市,在手商業項目139個,累計開業運營商場76座,在2022年商場營業額為423億元﹔全年平均日客流200萬人次。

其次,近些年龍湖深度參與到城市空間的服務上,並輸出了諸多城市商業活力煥新的案例。

2012年12月重慶大坪區的時代天街A、B兩館的開幕,將一個封閉的區域變成 24 小時、365 天開放的商圈新地標。多個業態商館的打造,徹底終結當地缺乏休閑娛樂購物地的歷史﹔2014年長楹天街項目入駐北京常營,適逢北京向東發展與地鐵軌交延伸,成就區域核心商圈的長楹天街帶動常營從“東五環邊上的睡城”轉變為輻射朝陽、通州兩大新老城區的樞紐“新城”。

最后一個不能忽視的優勢是,龍湖在長沙長達十年的深耕布局,並由此與長沙構建的深度合作與信賴關系。

一方面,緊跟長沙的城市規劃與居住政策,除在谷山板塊、濱江金融中心等區域接連開發“原著系”“春江系”等22個地產項目外,又積極布局租賃領域,以11項公寓項目為近4萬名新進入長沙的青年人才提供居所。

另一方面,發揮龍湖在商業投資上的優勢,與長沙地方區域的發展相結合,打造多個天街項目。目前含洋湖天街、芙蓉天街,以及未來將要開發的月亮島天街、開福天街、新姚天街在內,都處在“一個龍湖”生態體系的加持下,同芙蓉天街一樣具備著“一座天街改變一座城”的可能。

在網紅長沙的持續東進與城市更新下,龍湖在長沙城市人居與商業的布局,價值也將逐漸得到凸顯,同長沙一起共建共生,由“網紅”轉變為“長紅”。(林芷萱)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