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組織開展“百名院士進校園 萬名科技工作者上講台”系列科普活動

南極的企鵝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巍峨的冰川失去了白色的“外紗”……孩子們在台下認真的聽著講台上院士描述的畫面,不時跟著發出陣陣嘆息。5月21日,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教育廳聯合組織開展的“百名院士進校園 萬名科技工作者上講台”系列科普活動走進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小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衛健以“全球變化與綠色發展”為主題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
5月份以來,湖南省科協、省教育廳已聯合組織開展了3場院士進校園講科普活動,全省各市縣也紛紛開始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上講台講科普。
湖南省科協積極邀請院士、科技工作者進學校、上講台、講科普,以自身專業的視角,講述自己對於科學的看法與追求,讓學生們零距離接觸院士,與科技工作者面對面交流,拉近了科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了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讓同學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在學生們的心田裡播下科學的種子,點燃科學的夢想。
周衛健院士在長沙四方坪小學的科普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盛宴,她的講座不僅揭示了全球變化問題對人類社會的嚴重影響,也昭示了堅持綠色發展對人類社會解決全球變化問題的深遠意義。與此同時,周衛健院士還對青少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倡導大家將自己的夢想與國家發展的需求相結合,做綠色低碳的倡導者、宣傳者、實踐者。
堅持科協所能,落實“三個一批”組織“百名院士進校園”
“百名院士進校園”系列科普活動的開展,旨在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到獨屬於科學家的人格魅力,有利於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增強科技創新意識,樹立投身科技、立志報國的遠大理想。
科普助力“雙減”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湖南省科協充分發揮科協組織和人才優勢,創新科學教育模式,推動“雙減”政策在湘落地見效,繼組織開展了“科普3:30”雲課堂、“小小科普員”系列科普活動之后,此次又組織動員院士、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全省廣大中小學生靶心,講述探索科學奧秘的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好聲音,組織落實 “三個一批”推動“百名院士進校園”活動取得實效:即組織一批在湘院士專家開展進校園活動﹔統籌牽引湘籍院士、全國學會資源優勢,支持一批院士專家來湘開展進校園活動﹔指導各市州、縣市區科協組織利用本地資源開展一批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並長期開展,形成特點鮮明、意義深遠的系列科普講座。
此次活動的開展,其目的是在突出立德樹人、注重“五育”中,不斷激發學生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在探索、體驗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中不斷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真正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積極力量。
堅持系統觀念,組織動員“萬名科技工作者上講台”講科普
湖南省科協聯合省教育廳印發《關於開展“百名院士進校園,萬名工作者上講台”活動的通知》,建立“雙減”和青少年科學教育協同發展的長效工作機制,與院士、專家團隊與學校合作,凝聚科普資源合力,實現跨界協同發力,優勢互補的科普教育大格局。一是依托科協系統得天獨厚的優勢,整合資源,鏈接省屬學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優質專家資源,上下協調、及時調度,匯集院士及各大專業的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科普工作者,加入“百名院士進校園,萬名工作者上講台”的隊伍,聚焦靶心,緊緊圍繞中小學校需求,主動“送科”“送教”下基層,結合各自實際精准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二是充分發揮各教育部門的組織動員優勢,充分征集省內各中小學的需求,各級科協組織組織針對學校需求與當地教育部門商定進校園、上講台工作方案,確保本區域中小學校全覆蓋、見實效。三是大力宣傳,擴大活動影響廣度。科普湖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專題報道活動開展情況,同時重點宣傳活動中的先進榜樣、典型案例,與各地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宣傳平台共同營造活動濃厚氛圍。在已經開展的三場科普講座中,科普湖南融媒體平台全程直播,共計200多萬人線上觀看,得到了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省科協、省教育廳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羅鍇、劉小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