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將紅色研學課堂搬進鄉村振興幫扶點

夫夷江畔,芙蓉峰下,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氣勢恢弘、古朴厚重。6月20日,湘潭大學與邵陽縣紅色教育研學共建基地揭牌儀式在這裡舉行,校地合作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搭建起了新平台。
一所具有濃厚紅色基因的高校,一個擁有豐富內涵的紅色教育基地,因為一個共同的願景,跨越數百公裡來“相會”。
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坐落在邵陽縣塘田市鎮對河村,這裡是湘潭大學新一輪鄉村振興幫扶點。挖掘塘田紅色資源,講好塘田故事,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成為雙方共同的約定。湘潭大學黨委書記劉起軍與邵陽縣委書記袁勝良共同為基地揭牌。
“塘田戰時講學院孕育了‘忠誠勤敏、抗日救亡’的‘南方抗大’精神,蘊含著寶貴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財富。這些珍貴的紅色資源,既是我們開展思政教育的‘活教材’,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紅引擎’。”劉起軍表示,學校將充分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努力為基地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和人才支撐,更好助力紅色研學、紅色旅游和鄉村振興。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湘潭大學首次將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研學的課堂搬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鄉村振興的田間地頭。
參觀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重溫紅色歷史,聽取“中國式現代化與紅色文化傳承”輔導報告,開展“重溫紅色歷史 凝聚奮進力量”專題研討……一連串“邊看邊聽、邊學邊悟”沉浸式學習體驗,讓領導干部深刻感受紅色歷史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和實踐偉力。
在走訪調研中,大家走訪慰問結對幫扶戶,實地察看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與邵陽縣委及有關部門召開鄉村振興調研座談會,下到田間地頭,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
“對河村水渠年久失修,農業灌溉用水嚴重不足,群眾反應強烈。”“全村道路僅有部分路段裝有路燈,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安全和生活質量。”這些村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學校現場研究,當場決定給予支持。
湘潭大學把深入開展主題教育與助力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高標准、高質量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利用自身黨建、文旅、文創等方面的智力優勢,為對河村規劃一整套鄉村振興方案,助力塘田戰時講學院4A級景區創建,以紅色文旅帶動鄉村綠色產業融合發展。邀請專家對對河村鄉村旅游進行規劃,打造油菜花節、稻田文化節,發展特色餐飲民宿,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開展紅色研學、助力鄉村振興……這場“相會”,是校地情緣的再續。2021年5月,湘潭大學第一輪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入駐邵陽縣下花橋鎮石蓮村,在兩年后的期滿考核中獲評“好”等次。今年5月,學校新一輪工作隊入駐對河村。
“老搭檔”再次攜手,雙向奔赴,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徐徐展現。
“主動學習好、深入挖掘好、科學闡釋好、宣傳利用好湖南本土紅色教育資源,既是學校落實主題教育相關要求的題中之義,也是加強校地合作、發揮自身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劉起軍在專題研討中指出,要以主題教育為契機,科學合理做好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真抓實干,不斷增強對河村全體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專業特長,努力實現“以一村之幫扶、助力全縣之發展”﹔要弘揚扎根精神,激發干事創業動能,凝聚最大發展共識,在培養時代新人的育人使命中體現湘大擔當。(王成奇 向潤源 李蜜)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