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10月17日电 湖南凤凰县麻冲乡,位于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的贵州与湖南交界处,著名的凤凰古城沱江源头,长潭岗水库左岸。自2015年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麻冲乡的扭仁村和高通村便神奇逆袭,上演了华丽的“麻雀变凤凰”。
初识扭仁
凤凰县麻冲乡扭仁村,位于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的贵州与湖南交界处,著名的凤凰古城沱江源头,长潭岗水库左岸。
因为交通闭塞,扭仁村是湘西苗族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传统、原始、神秘的苗寨之一,保存着完整的苗族文化基因库。椎牛柱是苗族祭祀活动的法物,被誉为苗族根源文化的钥匙,全国仅发现3处,扭仁村就发现了一个300年前的椎牛柱。而扭仁村与黄丝桥古堡遥遥相望的唐燧台的发现,更有力地证明了至少在唐代就有苗民居住在这里。
也正因为山高坡陡,500来人的小村落,500多年来一直静静地在湖南省凤凰县与贵州铜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几乎世世代代与世隔绝,成为国家扶贫整村推进村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往往这边洪水泛滥,那边庄稼干旱严重;交通不便,到最近的集市赶集要起早摸黑走一天,打个电话要喂半天。村里光棍多,留守儿童多,空巢老人多;吃水难,种田难,行路难,住房难,求学难,就医难,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773元……横亘在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是一座比雪峰山还难攀登的高峰。
唤醒扭仁
万事开头难。工作队披星戴月地深入扭仁户间田头,与当地政府、村民多层次反复深入地调研探讨、沟通交流,深挖贫穷根源。因为长期贫困,村民们在穷怕了之后,已经穷麻木了,大部分安于现状,怀揣着“扶贫就是给钱”的等、靠、要思想。
找出了症结,就好对症下药了。工作队在村里醒目位置把政府扶贫精神贴出来,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订脱贫计划,提出树信心、抓基础、兴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的扶贫工作措施。工作队还深入每家每户宣讲政策,慢慢启发,耐心引导;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做脱贫致富带头人,学习政策、把握精神、学习技能,让老百姓看到榜样,看到希望。
渐渐地,村民开始主动地来与工作队沟通。良机不可失,工作队马上组织村民召开了一次“七一”座谈会。会上,每个人结合自己家庭、自己的小组逐个发言,大家坦诚沟通,畅所欲言,说问题,找路子。10多年的老村长激动地说:“很久没有开这样的会了!只要是对扭仁好,工作队和村干部你们大胆干,我老家伙全力支持,用得我上的地方,我毫不犹豫!”通过不断的宣传和鼓舞,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逐步赢得了民心。
队长龙建华在县里开会自豪地说:“我们在村里田间地头,都能听到村民远远地给我们打招呼。”
美丽扭仁
扭仁村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缺水,因为水利农田基础不牢,种地靠天吃饭,田地大多就荒芜下来。工作队积极向政府汇报,不厌其烦地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到外资外援项目25万元,解决了水管入户问题;又多次冒着酷暑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并由省建行和县政府联合投资16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村里几百亩田土的灌溉问题和饮水问题。
为强化村支部管理,工作队争取到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建成多功能的村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彻底结束了村干部在家里办公的历史,同时,还迎来了村里的第一个乡村诊所。2016年初,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网络终于通了,扭仁第一次与世界零距离接触了。
常年云遮雾绕,百年古树、古石道、古家具和苗家特色古董随处可见……在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眼里,扭仁村就像一块等待开发的璞玉。他们抓住危房改造这个牛鼻子,早在2015年就开始抢救苗寨的古风古貌,按照古村落保护规划和修旧如旧的要求,争取400万元对全村95户危房进行改造、庭院美化,对全村18栋楼房进行了穿衣戴帽;争取到350万元修建7条18公里的产业机耕道、户间道和下河旅游通道和旅游码头,实现产业机耕道全覆盖、村内石板路入户全覆盖,让长潭港水库由过去的天堑鸿沟变成了旅游码头。
焕然一新的扭仁村,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的镜头里,成了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的美丽新农村。2017年,扭仁村更是晋级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扭仁巨变
2017年8月15日,建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一行冒着毛毛细雨再次来到扭仁村,实地考察工作队帮助村里发展起来的生猪养殖合作社、银鱼加工、猕猴桃种植等产业。
三年来,在省建行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各种渠道共筹集直接资金1591万元,用于村里水、电、网络电视、房屋、道理和产业等建设,成立了四个合作社,发展传统湘西黑猪养殖和野生银鱼捕捞。扭仁村特色相继赴长沙参加省扶贫产业展销会,赴北京参加中国创业创新国际博览会,受到广泛关注。由贫困户入股成立的,带着浓厚地方特色的全县第一家村民养猪合作社——凤凰县猪崽坡养猪合作社,三年实现销售100万元,累计分红11万元,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新希望。
三年的变化翻天覆地——2017年末,扭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贫困人口139人全部实现脱贫,全村人均收入增至3300元,增幅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三年脱贫验收现场考核,省委省政府考核组来村里验收,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获得了99分的最高分。
再战高通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2018年3月,湖南建行再次派驻工作队进入扭仁村隔壁的高通村,继续进行帮扶工作。
要想富,先修路。早在2017年,高通村道路硬化就已经是凤凰县专项资金项目,但需要村内出工先平整路基。由于没有解决平整路基的劳工来源、施工让道等问题,迟迟无法动工。
“2018年还不能按期开工,项目资金就将被收回。”工作队了解情况后,提出了“捐赠资金扶贫产业项目股份挂钩折股”的方案,将新建的高通村大米加工厂部分股权有偿转换折股挂钩,在7天内募集到“以工折股”269个,解决了平整路基所需的劳动力出工来源。
8月份,高通村户间道硬化工程全部完工,新增1549米长1.5米宽的硬化道路,完成了村民二组户间的一、四组至三组的村道硬化连接。村里面貌新了,出行便利了,发展的基础也具备了。
水稻攻坚
驻村伊始,工作队就发现,高通村虽然没有成片的耕地,却有着 “八山九水”的独特资源,农业灌溉用水充沛。因地制宜,用活现有资源,引导村民种植高山有机稻脱贫致富,一个大胆的设想在队员谭浩的脑海中出现。
光说不练假把式。工作队立即请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科院的专家,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高通村适合发展高山有机稻种植。
工作队召开村民大会,刚说出种植高山有机稻的设想,村民们就“炸开了锅”,大家担心种植水稻难以脱贫致富,不少村民当场离席。为获得村民的支持,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去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请营销专家介绍当前高山有机稻的市场行情。
慢慢地,部分村民表示愿意尝试种植。工作队趁热打铁,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由自治州农科院派出专家,定期为村民进行水稻种植培训,教授村民施肥、防病、除虫等技术。湖南建行还投入140多万元,建起大米加工厂——叮咚响合作社,并以“玉针香”大米为品牌打通销路,销售5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超过20万元。
“玉针香”大米的成功给了工作队和村民极大的信心。他们一鼓作气,接连完成了菜籽油、枞菌、丹参、散养鸡鸭、鸡蛋等系列产品研发29个,全部成功推向市场。
全面脱贫
为进一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面对面教、集中培训、产品研发实战等全流程的“传帮带”工作,村产业牵头人合作社管理能力、市场意识、营销意识等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奠定了基础。
在工作队的倡议下,高通村还设立了1.5万元的互助基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保障村民互帮互助,尤其是留守老人儿童的就医、就学需求,公共设施修缮等服务。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长期任务。工作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范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及禁赌禁毒会等“一约四会”,推荐、选出村内德高望重村民担任四会负责人,通报村重点工作进展、产业阶段成效、合作社管理重大事项决策。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工作队在高通村开展了厨艺大赛、主题党日表彰、高通村最美农家、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最美媳妇、插秧大赛系列活动;与村委共同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教育助学活动”,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落实技能培训,进行玉针香水稻种植、黑斑蛙养殖、鸡鸭规模养殖等种养殖技能进行培训等。
乡村振兴
扭仁村村口,一块石碑尤为显眼,石碑上写着:“用真心 扶真贫”。走进村,便看见一幢幢保存完好的、刷着桐油晒得黝黑的苗家吊脚楼,吊脚楼外是石头垒起的石墙,层层叠叠的石壁间有的冒出几株野花,有的挂着一串小番茄。村民们说,多亏了湖南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最早提出要保护扭仁的古风古貌,为凤凰保留完好如初的古苗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到村子中心一处视野极佳的吊脚楼,就会发现此处不仅是一家客栈,还是一个“裕农通-金湘通”服务点。据陪同的建行人介绍说,因为客栈老板的服务周到体贴,扭仁村“裕农通-金湘通”服务点的业务量一直排在前列。
尽管如今的产业大道代替了过去的泥泞羊肠小道,但村民日常要存取款、交水电费仍要来回奔波、十分不便。“村里常住人口仅几十户,显然不具备设置银行网点覆盖的条件,但这些村民的日常生活仍牵动着我们建行人的心。” 据了解,除助农取款、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外, “裕农通-金湘通”服务点实现了智慧政务、卫生医疗等10余类非金融服务,包括医保、社保、交通罚没款、党费等政务服务,水电气、话费、有线电视费充值等民生缴费10余项功能,类似这样的“村口金融服务窗口”“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智慧政务大厅”不止扭仁村这一处。截止9月底,湖南建行“裕农通-金湘通”服务点已达6.16万个,覆盖到了全省所有乡镇和2万多个全部行政村。
喜看稻菽千重浪。六年同甘共苦,六年荣辱与共。今天的扭仁和高通,已蜕变成悠悠沱江边两只美丽的凤凰,振翅高飞。(金李 吴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