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旅游饭”,种下“致富果”

2021年07月06日09:51  来源:湖南日报
 

2020年9月17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6月17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雕塑。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6月29日,记者驱车从郴州出发,沿着厦蓉高速公路向东行驶,穿梭在罗霄山脉的崇山峻岭间。40多分钟后,从文明收费站下高速再走2公里,来到一个古朴的山村。

村子不大,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542人。

村子名气很大,“半条被子”的故事让它闻名全国。

这就是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里依托红色旅游、水果种植,走出了一条从脱贫迈向振兴的新路。

红色故事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村口,坐落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随着厦蓉高速于2017年10月全线通车,这里已经成为人们寻访初心的地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初心教育基地。每天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讲解员朱淑华一边讲述着“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边领着大家观看一件件展物。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曾孙女。

朱淑华说:“‘半条被子’的故事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有责任和义务讲好自己家人的故事,让大家充分了解党的初心。”

“这3年时间,村里吸引游客380余万人次。”沙洲瑶族村驻村锻炼的省定向选调生黄龙飞介绍,村子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黄龙飞领着记者来到村里的民俗广场,一场精彩纷呈的瑶族歌舞表演正在进行。

采茶歌、斗笠舞、长鼓舞,还有《红旗飘飘》现代歌舞等节目接连登场,游客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我们今天是专程来看看半条被子啥样,没想到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很值。”来自贵州的游客陈青松说,原本打算逛一圈就走,现在大伙都要求住一天。“在这里既接受了红色教育,也饱览了民俗文化,一举两得。”

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纷纷在广场支起小摊,向游客出售本地土特产。目前,全村共有摊位135个、餐饮11家、民宿7家、特产商店30家,300多位村民靠旅游增收。

“游客来了,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停留。”黄龙飞介绍,村里在不断推出环沙洲红色文化旅游系列精品路线的同时,以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民俗等丰富旅游内涵,吸引游客。

高速公路成为发展水果产业“致富路”

沙洲瑶族村土地肥沃,山坡上、田野里种满了柰李、黄桃、翠冠梨、朝天椒等特色果蔬。

“文明瑶族乡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农户只能少量种植。”黄龙飞说,2017年厦蓉高速全线通车,乡里干部意识到,这条交通要道将会成为乡里发展水果产业的“致富路”。

在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引导下,沙洲瑶族村村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改变传统种植销售观念,现在已发展果蔬种植1200余亩,全村142户农民家家有产业,平均每亩收益8000余元。

“80后”小伙朱利志原本在外当建筑工,但因母亲和妻子患病,不得不返回家乡照顾家人,并背上了沉重债务。

“沙洲的旅游越来越红火,大伙都在动脑筋,琢磨旅游生意。”朱利志说,他参加了技能培训后,种了5亩柰李、枇杷、水晶梨等。

去年,朱利志又学会了电商销售和直播带货。每当水果成熟,他不但能把自家水果及时销售出去,还批发代售不少其他农户的水果,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

依托沙洲红色景区,村里还推动水果和旅游产业融合,将水果基地依山就势建成磐石公园,成为既能观光,又能体验农事、水果采摘的产业基地。

“我们以景区为销售窗口,依托厦蓉高速的便捷性,去年举办旅游节、美食节、水果节等活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500多万元。”黄龙飞说。

2020年,沙洲瑶族村实现集体收入40余万元,比2014年增长83倍;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比2014年增加10644元。(记者 罗徽 通讯员 邓生祥)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