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缝雾裁云梭织锦——湖南隆回县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2022年08月22日15:32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近日,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传来喜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获评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隆回,在文化资源丰富的沃土上正书写着文物保护的新篇章。

近年来,隆回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文物保护作为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举措,坚持守正创新、汇聚民力、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法,戮力推动了基层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了全县文物保护事业新局面。

守正创新,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

一直以来,隆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把文物保护摆在“文化兴县”战略的重位置,与县委县政府的文化工作、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县委县政府在定期召开文物保护专题会议,调度文物保护工作,同时还将文物保护纳入县直单位、乡镇(街道)年度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

创新制度。作为湖南省文物保护“五纳入”示范县的隆回。文物保护工作在全省做到了“四个率先”,即率先开展文物普查、率先成立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小组、率先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率先出台《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住户拟迁补偿暂行办法》。该县依靠制度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的经验在全国、全省推介。此外,该县在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方面落实了“四级”联防、网格化管理、联席会议、联合演练、专家培训等措施。今年,该县又出台《隆回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办法(暂行)》,从新时代文物保护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创新措施。该县创新文物产权收归国有办法,以《文物保护法》、地方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和宅基地置换政策为依据,通过协商购买,将多处文物保护单位产权收归国有,彻底消除了名人故居等文物建筑内使用人生产生活带来的安全隐患,夯实了文物保护基础。

汇民聚力,拓宽文物保护经费渠道

隆回曾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扶持县,在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从不吝啬,尽管县财政捉襟见肘,每年财政预算均安排文物保护工作经费200万元,而实际使用500万元以上。同时。在立足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的社会效应和文化传承的经济效益,该县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在汇聚民间力量和民间资金上做文章,引导乡贤投入参与文物保护。

誉为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的邹汉勋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其始建于清代乾隆时期,历经年代久远,木结构房屋破损严重,维修经费巨大。该县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认真做好汇聚民力文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直为文物保护奔走,乡贤邹今友、李湘军分别捐款100万、200万元用于邹汉勋故居产权收归国有、住户腾退安置和邹氏舆地世家文化研究。

当今,该县许多本土乡贤、名人后裔等纷纷捐款,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对历史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书写出隆回文物保护新篇章。

文旅融合,开辟文物保护新的路径

在隆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刘军提出“举魏源旗、打花瑶牌、掘滩头宝、亮向家村、建美丽城”,将其作为建设“三宜三融三区”现代化新隆回的重要举措。隆回县将乡村文化旅游事业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坚持的文旅发展思路,促进“文物+非遗”“文物+旅游”融合发展,以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举好魏源旗,唱响名人文旅品牌。魏源故居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缮、陈列展示更新,学术研讨会、魏源杯”全国演讲大赛,成功创建为国家AAA旅游景区,现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

作为革命老区。该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托全县的红色文物资源,做好“以旅养文物”文章,精心打造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朝阳铺旧址等红色教旅游景区,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

念好非遗保护经,搭好文旅融合台。该县积极扶持非遗传承人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恢复非遗作坊,打造研学传承基地。该县拥有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和滩头木版年画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手工抄纸作坊和年画作坊作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打造成为一个个旅游景点,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火乡村旅游。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隆回县将高位推动文物事业发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开创文物保护事业新局面。(罗佳成 魏志坚 陈斌 马桃花)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