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集结号 支教正当时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王璐瑶给十年前自己的支教老师寄去了贺卡,惊喜的是,她也收到了本次暑期支教的小朋友寄来的贺卡。
王璐瑶仍然记得,暑期支教的最后一天,在湖南省郴州市黄沙镇新坌小学的操场上,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围住他们,有拉着老师手的、有抱着老师腿的、有给老师递信的……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不舍。“王老师,祝您桃李满门!”一位小朋友在信中向她致以真诚的感谢。
王璐瑶所在的团队名为中南大学“沐思”实践团, 十天的支教时间里,团队面向当地近百名学生,开展了覆盖语文、哲学、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多学科的教学活动。
“沐思”实践团是当代大学生支教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奔赴偏远山村教书育人,点燃无数孩童走出大山的希望。
为了积极动员青年志愿者开展支教等志愿服务,共青团湖南省委提供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博士团项目;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120个项目团队,分别获得了2万元的奖励资助,7–8月奔赴全省乡村开展公益服务或产业调研。
据共青团湖南省委学校部统计,截至8月9日,湖南省114所大中专院校101176名学生志愿者、4704名指导教师共组建4555支三下乡团队,涉及支教项目的“教育关爱服务团”“党史学习教育团”“理论普及宣讲团”“乡村振兴服务团”共2771支。
截至目前,在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发起的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中,湖南省共有122支团队入选团中央团队。
趣味教学,激活学习细胞
如何给孩子们科普艰难晦涩的化学原理?可乐喷泉、火山爆发、土耳其热气球等实验架起了孩子们通往化学的桥梁。
“可乐喷泉”实验课以剧本解谜的形式展开。据悉,中南大学“沐思”支教团根据孩子们爱玩、爱动手、爱探索的天性,设计了一整套针对小初学生的剧本解谜科普实验课堂。
同学们观看剧本,了解剧情:全球变暖的背景要求严格控制地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屋内的仪器检测到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相应的碳排放人便要受到处罚。这天,有好友三人在屋内庆生,触发了仪器警报,警察赶至现场查案。为什么已经申报过生日蛋糕蜡烛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申请,依然出发了警报?经过一番搜寻,屋内的两瓶可乐和一盒曼妥思吸引了警察的目光……
阅读完剧本后,小朋友们成立解谜小组,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猜想。
紧接着,老师利用实验揭开剧本的谜底:将曼妥思扔到可乐瓶里,即刻便产生了小喷泉。老师向同学们解释道,这是因为曼妥思的加入能使可乐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迅速释放,随即阐明了气泡成核现象以及气体溶解度等相关知识。
除了趣味盎然的科普实验,各种手工课、美术写生课、运动课、烹饪课等也让孩子们欢欣鼓舞。
湖南大学星心湘映支教团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茨岩塘小学开设了黏土手工创作课。“先是一个圆圆的脑袋,再是圆圆的小触手……”在为孩子们演示黏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后,章程璇老师鼓励孩子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超轻黏土捏出自己想象中的小章鱼。
不一会儿,两张课桌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章鱼,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让老师查看自己的作品。一堂黏土课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海洋世界。
此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润星泽”团队在湖南省岳阳市金龙镇玉华中学举办的“游园会”也深受孩子们喜爱。
教室外的长廊上,六张色彩鲜艳的海报吸引了近百名同学,老师们正在讲解每张海报对应的关卡规则,“啄木鸟清朗这关需要找出词语中的错字,改写正确即挑战成功。”老师介绍道。同学们排好队依次进入教室,大家都信心满满,“找错别字,我是认真的。”其中一个同学骄傲地说。 闯关过程中,不少同学展示出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表扬。
深厚文化,滋养民族灵魂
河北省张家口市经济开发区屈家庄小学的课堂上,来自湖南大学的高鹤正带领同学们研读《红楼梦》,谈及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高老师问:“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比较放肆?”同学们踊跃回答说:“在最宠自己的人面前会这样。”由此,大家得出了王熙凤在贾家地位很高的结论,高老师进而阐释王熙凤的人物特点。
高鹤所在的湖南大学“濂溪一脉 湘水红波”支教团,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岳麓书院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向孩子们展示古文与历史的魅力。
课堂上听着《红楼梦》讲解的孩子们与王璐瑶有着共通之处,十年前,她也曾坐在大学生支教的课堂里。
“十年前,我就读的村小学来了一个大学生支教团。其中,语文老师是我《红楼梦》的启蒙者,他给我推荐的一些书,直至高中我都在看。我想跟那个老师说,他当初做的事情,我现在也在做。” 来自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璐瑶表示,自己此次参加暑期支教深受十年前支教老师的启发,她也想把知识送到偏远的乡村,跑好大学生支教的接力棒。
湖南工商大学的“童心相援·点亮中源”团队则开设了国学文化课。湖南省邵阳市龙溪铺镇中源小学的故事课上,谢婕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三字经》,还给小朋友们讲述了孟母三迁、囊萤映雪等故事,教育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要知谦让、尊师长、游学海。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仅是经典名著,传统手工文化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湖南工商大学的“萌芽”志愿服务团带领邵阳市龙溪铺镇卓笔小学的孩子们体验了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首先在容器中加入废纸和水,用搅拌器搅成糊状,接着在纸浆中加入胶水和漂白剂,然后把套有纱布的滤网从纸浆中慢慢捞起,此时形成了纸膜,孩子们可在上面加入花、草等元素,再将纸膜晾晒24小时,一张纸便制作完成。
此外,该团队还教孩子们了解油纸伞的历史文化、制作“泥塑”、折纸花、剪纸等。团队负责人肖芳表示,制定这些课程,是为了让同学们“零距离”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数年坚守, 培育乡村人才
今年是长沙理工大学“红烛”科普筑梦团队成立的第十一年,支教团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澎湖村与湘潭湘乡县永丰村设立了支教点。据悉,“红烛”团队设立了“筑梦育人,梦想启航”学生助学金,每人每年1000元,资助优秀的留守儿童与事实孤儿;走访调研了120余个家庭,为当地建立了167份成长档案。
在问到设立成长档案的缘由时,团队副队长李昕康解释道,“在支教活动期间,经常有小朋友询问老师们信息牌上的证件照。于是,团队成员们从镇上购买了蓝色背景布,给每位孩子都拍了一张证件照,记录他们最灿烂的笑容。”
今年也是长沙理工大学心星支教团成立的第十七年,支教团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周边村镇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其中腊乙村是最久的支教点。自2005年项目开展以来,腊乙村从无人上大学到现在每年平均大学生新增人数21人,重本率达到30%,除了时代和乡村教育的进步,心星支教团的支教活动对当地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支教团负责人邓辰为说:“十七年的坚守,光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需要初心,毅力,奉献……看到孩子们热切的笑脸,听到大山里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就很满足了。”
支教,有团队的坚守,也有个人的执着。
今年是郭靖娴暑期支教的第四年,这位来自湖南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大学生,正在以实际行动诉说着她的支教初心。
给山里的孩子上课,组织文艺汇演,绘制文化墙,协助发放陈晓红院士奖学金……郭靖娴在忙碌的支教生活中和学校一起成长。
“物资的匮乏、观念的落后、环境的艰苦,阻碍着很多小小的梦想飞出大山。面对孩子们的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无法说出任何拒绝的话。”郭靖娴表示,暑期支教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们埋下一颗种子,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回来建设家乡继续播种。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教师节的贺卡,寄存了千千万万名学子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十年的光阴,这群支教大学生们从寄贺卡到收贺卡,从被支教学生转变为支教老师,他们正传递着支教精神;而这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也将不忘初心,继续跑好大学生支教的接力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