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提升村庄顏值

2020年01月13日08:59  來源:湖南日報
 

  制圖/劉也

  鄉村的“茅廁”,兩塊磚一個坑,既臭又臟,如廁難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難言之隱”。

  為解決這一民生難點,2019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改(新)建農村戶用廁所100萬戶以上”列為12項重點民生實事之一,著力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為兌現這一民生承諾,各級政府扎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歲末年初,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19年全省完成改(新)建農村戶用廁所117.25萬戶。

  分類施策,推廣多種模式

  說起“廁所革命”,長沙高新區白馬街道三益村村民劉德軍深有體會。

  以前的露天廁所,單格糞池臭氣四溢﹔一到夏天蚊蠅四處飛,上廁所要帶把蒲扇趕蚊子。現在,政府補助改廁,村裡聞不到臭味,環境衛生大變樣。劉德軍帶記者參觀,每家每戶用上了水沖式廁所,按下按鈕一沖而淨,方便又清爽。

  “廁所不臭的秘訣主要是發酵。”街道辦的同志介紹,廁所管道連通密封的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經過截留、沉澱、發酵三道流程,完成清潔化處理,臭味得以消除。

  距長沙高新區不遠,望城區白箬鋪鎮光明村打造鄉村旅游目的地,農家廁所呈現新景觀。

  記者走進安逸家庭旅館,隻見屋前種著一叢美人蕉,草地上分布著幾個井蓋,依次寫著調節區、沉澱區、出水區。村干部陳志偉說,對比其他地方,這裡多了一處微型的人工濕地。

  旅館糞污經過三格化糞池處理后,流經人工濕地,通過美人蕉等植物的吸收過濾,清水排入池塘可以養魚。

  在長沙市城郊,各地還推行“三格化糞池、隔油池+集中污水管網”“三格化糞池、隔油池+中小型污水處置設施”“三格化糞池、隔油池+小微人工濕地”“三格化糞池、隔油池+小微水體治理”等多種糞污同步治理形式。

  推進“廁所革命”,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施策、整村推進。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中央要求,對全省122個縣市區按照一二三類縣進行了劃分,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

  各地結合當地群眾習慣、地理條件等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改廁方案。對城市周邊的農村郊區,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將農村廁所改造納入城鎮污水管網來進行部署推動。

  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湘資沅澧四水干流兩旁、飲用水水源地、風景區、生態敏感區以及其他環境容量較小的農村地區,堅持以無害化衛生廁所為主,推行三(四)格式化糞池。

  細致耐心,換來群眾滿意

  寧鄉市菁華鋪鄉陳家橋村全面普及水沖式廁所。村民張素平老人發自內心地為村干部點贊。

  去年夏天,村黨支部發動各家各戶,進行“廁所革命”,爭創“美麗屋場”。當時,張素平老人第一個表態不願改廁。村干部上門做工作,他就是一句話:“不改不改,蹲了幾十年的廁所,都習慣了!”

  張素平獨居已久,一開始怎麼說都不同意改廁。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李長福上門對他說:“改廁不用你出錢,但你用著舒服,對身體也好。”李長福隔幾天跑一次,最后直接把嶄新的抽水馬桶給張素平送上了門,這才讓張素平動了心。用上新廁所后,張素平不由得點頭稱贊。

  “做群眾工作,關鍵是要群眾滿意。”省農業農村廳明確要求,推進“廁所革命”,要堅持群眾主體,把群眾工作貫穿於改廁全過程全環節。

  各地積極採取先報先改,與星級清潔農戶、最美庭院等評比挂鉤的方式,激發群眾積極參與改廁。

  長沙市採取先建后補的辦法,市財政對農戶改廁每座補助600元,縣市區財政按照旱廁改造每座不低於1200元、水沖式非衛生廁所改造每座不低於800元予以配套。省裡規定,各級財政補助改廁的政策張榜公布,補助資金明細到戶。

  在改廁過程中,廁屋由農戶自己投入建設。在化糞池施工方面,引導和鼓勵農戶自行挖坑、自備配件、自行安裝、自行回填。

  在湘潭昭山示范區,七星村率先全面完成改廁任務。村黨支部書記湯融圳說,政府補助,村民出力,大家切身感受到政策的溫暖,七星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在婁底、懷化的一些山區,當地針對群眾不習慣使用新廁所的問題,耐心細致地宣傳,消除群眾各種顧慮。推行“改廁回訪制”,要求各地在新改建的廁所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主動上門回訪農戶,聽取意見建議。

  為保証建設質量,新改的無害化廁所按照統一標准建造,每一個化糞池蓋上均印有統一編號。

  “廁所革命”,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祁陽縣茅竹鎮三家村農民李向陽說,告別露天廁所,政府幫百姓辦了件大好事。

  激活動力,助推鄉村振興

  農村“廁所革命”,讓老百姓生活更健康,也讓村庄美了“顏值”、提升了“氣質”。

  走進醴陵市楓林鎮隆興坳村,道路兩旁種植美人蕉、波斯菊等花草,村民的房子按徽派風格統一建造,雪白的牆、青黑的瓦,扮靚新農村美景。

  近年來,隆興坳村主推富硒康養旅游。貧困戶黃夠兵介紹,2019年政府補助改廁,每家每戶都安裝了三格或四格化糞池,水沖式廁所成了農家的標配。如今,村裡空氣清新,游客明顯增多。黃夠兵養雞養鴨,去年僅賣蛋收入就有近2萬元,成功摘掉貧困帽。

  “農村旱廁改水廁,裡裡外外干淨多了。”瀏陽市愛衛辦主任羅永昌告訴記者,全市已全面完成農戶旱廁改造15648座,是全省第一個實現旱廁清零的縣級市。

  改廁以后,瀏陽市深入推進“美麗屋場”建設,“一村一品”彰顯特色,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樣板。省內專家推介瀏陽經驗時指出,“廁所革命”促進鄉村旅游,推動了鄉村振興。

  2019年全省改(新)建100萬戶以上農村戶用廁所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益平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下一步,我省要建立完善長效機制,並以“廁所革命”為契機,營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注重發揮基層群團組織的優勢,發揮農村老干部、老軍人、老教師、老職工、老鄉賢等“五老”的優勢,廣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記者 張尚武)

  ■採訪手記

  廁所編號見務實

  張尚武

  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彩陶源村村民楊學文用上了新廁所。在廁所化糞池的水泥蓋上,印有“7—3—52”的編號,讓人印象深刻。

  省農業農村廳的同志介紹,去年全省農村完成改(新)建廁117.25萬戶,每一個化糞池蓋上都印有統一編號,全面落實“一宅一廁一檔”,錄入全省“廁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精准改廁提供數據支撐。

  不僅如此,每個新(改)建廁所的編號,還對應著施工及驗收人員。如果廁所建好了,百姓反映質量有問題,責任很快就能追溯到人。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廁所編號體現的務實精神,確保這項民生實事的高質量,換來了群眾的好口碑,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把黨和政府的溫暖不折不扣送到了群眾心中。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