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常委、湘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歐愛民:遵循司法規律,促使法院公正高效司法

2020年01月15日08:17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湖南省政協常委、湘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歐愛民。湖南兩會報道組 攝

人民網長沙1月15日電 (湖南兩會報道組)“三尺講壇,不作無益空談﹔一蓑煙雨,好為民生立命。領弟子數人,廢地方陳規陋矩,戰壟斷行業特權。他高舉法治火把,燙傷了黑暗中的虫豸,照亮了后來者之路。”

這是歐愛民作為2011年CCTV中國法治人物湖南十佳的頒獎詞。

湘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湖南省第十二屆政協常委,歐愛民的雙重身份,意味著他要擔負起雙重責任。一雙肩膀,一邊是教書育人,另一邊則是建言獻策,歐愛民以“推動法治社會建設”為中心點,平衡起他的兩份責任。

又是一年兩會時,聽說歐愛民帶來一份新提案,我們便相約在政協委員駐地採訪。對於今年的提案——《關於取消法院系統現行結案率考評指標的建議》,歐愛民如數家珍。

提案的緣由,在於湖南省以年底為時限的結案率考評指標。該考核指標的本意是為了調動法官工作的積極性,促使法院公正高效司法,但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歐愛民認為,現行結案率考評指標產生了較多的弊病,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法官對之詬病較多。

年底不立案,侵犯了當事人的訴權﹔突擊結案,影響案例審理的質量﹔增加工作壓力,降低法官的幸福指數﹔不利於公正司法,影響法院形象。歐愛民對現行結案率考評指標可能存在的流弊一一列舉。

經過一年來的多次調研,作為法學人的歐愛民逐漸看出其中的端倪。為了達到符合考核指標的結案率,一些法院可能會人為控制立案,出現在年底不立案的現象。此舉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訴權,也違反了立案登記制的明確規定。

此外,為了提高結案率,個別法院要求法官在年底突擊結案,案件質量可能難以保証,客觀上會造成上訴、上訪案件的增多。

目前,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較為突出,為了提高結案率,一些法院可能會人為增加一線辦案法官的工作量,法官工作生活無法兼顧,幸福指數不夠,對法律工作產生倦意。

歐愛民說,法院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應當嚴格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法治原則。但在現行結案率考評指標的壓力下,個別法院會出現“不立案”“假撤案”等現象,在當事人心目中會造成很不好的形象,嚴重影響法治中國的美譽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歐愛民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在思索著解決方案。他認為可以借鑒山西法院系統的作法,改為以訴訟法規定的審理期限內結案率為考評依據,以約束法院辦案拖拉的現象,從而切實解決當事人年底立案難的問題,方便人民群眾,減輕法官負擔,促進司法資源的合理分配。

提案雖顯尖銳,但歐愛民認為,法院公正高效司法,必須遵循司法規律。制度設計的優劣、運行效果的好壞,都應該把人民利益作為檢驗標准和衡量准繩。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