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救命”,也要“治心”

2020年03月06日09:24  來源:湖南日報
 

  3月5日,湖北省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隊員、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方政華在重症醫學科詢問患者治療情況。

  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鄒晨瑩 攝影報道

  疫情期間,情緒需要溝通、疏泄、安撫,患者和醫護都渴望被傾聽、被關注。特別是到了中后期,及時派出心理醫師至關重要。3月5日,記者採訪了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心理咨詢專家組的成員們,談談如何通過他們的努力,構筑起湘軍援黃岡這場攻堅戰中的心理堤壩。

  老年患者:疫情中的弱者,最應受到關注

  3月4日中午,正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排查的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心理咨詢師羅良初看到,護士們正端著餐食,開導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羅良初觀察了10多分鐘,任憑護士怎麼勸,老人都不願意進食。

  這一場景立刻引起了羅良初的警覺。“老人心理創傷最難治。”羅良初意識到,必須及時干預。通過與老人多次的一問一答,羅良初找到“症結”:隔壁病友前兩天出院,老人看到別人好得快,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

  羅良初先做了一些認知上的疏導。“然后,我跟她說了湖南醫療隊在黃岡的治愈率,以及醫護人員對她進行的診療已經見到成效。”見老人情緒舒緩了一些,羅良初為老人泡了兩包麥片,鼓勵其進食提高免疫力。

  這位老人出現的心理問題,在新冠肺炎老年患者中尤為典型。羅良初說,需特別關注他們,以免其產生輕生厭世的想法。

  普通患者:心理應激正常,主動表達情緒

  “新冠肺炎患者得知患病后,會經歷一個否認期。”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成人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方政華說,起初,有的人會有做夢一樣的不真實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該如何反應,處在一種麻木的狀態。

  接下來,就是洶涌而來的恐懼、焦慮、害怕。方政華和戰友們排查病例后發現,有的患者表現為情緒崩潰,有的會出現語無倫次或神志不清,有的會焦慮得在夜晚獨自哭泣……在他看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應激是正常的,“但如果負面情緒得不到緩解,持續的時間過長,影響就會比較嚴重,部分人可能出現抑郁情緒。”

  排查過程中,心理專家們主動留下了聯系方式。方政華認為,隻要患者主動表達自己情緒問題,就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干預,比如減壓操、睡眠操等易上手又有效的放鬆治療方法。

  病區內,有一名原本就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方政華通過交談和觀察,認為其情緒尚且穩定。但為了避免其出現抑郁症狀造成傷害,他再三叮囑護士們拿走病房中的熱水壺、長繩索等物品。

  醫療隊隊員:調適能力較強,想家是人之常情

  3月4日22時53分,專家組在醫療隊的各個微信群中發布“湖南對口支援黃岡醫護健康動態監測系統”。這個“打卡”式的動態系統,是基於前期排查的情況為醫療隊員量身打造的。系統中有一份心理彈性量表,幫助隊員們了解自己的戰斗潛力。

  3月5日15時,105名醫療隊隊員填寫了問卷。制定量表的湖南省人民醫院心理醫師王志平查看結果后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醫療隊隊員情緒狀態良好,說明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且調適能力較強。”

  記者與醫療隊隊員們的交流中,得到的回應大都是:“沒別的,就是想家。”

  “女兒每天和我視頻,都問我什麼時候回來。”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醫生姚專和女兒約好,家門口的桃樹李樹開花時,爸爸就回家了。“花都開了,我還沒回去。”“食言”的姚專講起這個約定,眼角泛起淚光。

  1月24日,大年三十,醫院發出招募帖,姚專踴躍報了名,“但沒想到大年初一就來了。當時都是未知的,心情還是有些復雜,說不恐懼是假的。”他先后轉戰黃岡龍王山醫院、南湖醫院及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來到黃岡已經一月有余。

  姚專沒抱怨過前線工作條件艱苦。但是,他除了承受必需的工作強度之外,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壓力。他紓解壓力的方式,就是每天和家人視頻。

  對醫療隊隊員們而言,最需要的是這場戰“疫”的勝利。(記者 鄒晨瑩 辜鵬博)

(責編:羅帥、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