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大別山
——來自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的抗“疫”報告
3月22日,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臨近高速口,等候多時的出租車司機在路邊向隊員們揮手致意。記者 辜鵬博 鄒晨瑩 攝影報道
3月22日,湖北省黃岡市,送別儀式上,坐在母親肩膀上的小女孩對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隊員們比心。記者 辜鵬博 鄒晨瑩 攝影報道
從1月25日滿打滿算至今,湖南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湖南師范大學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朱華波已在黃岡度過了58天。而他響應黨中央號召,接到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通知,到登上去往武漢的高鐵,僅僅3個小時。
馳援黃岡,是為了“攻”,義無反顧攻向疫魔。但他也在心底許下了一個關於“守”的諾言:守護好患者,守護好戰友。
3月18日,黃岡“清零”。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累計治愈出院確診患者607人,實現“提高患者救治率、縮短患者住院日、確保醫護人員平安回歸”3個目標。攻也好,守也罷,這場大別山戰“疫”都稱得上“完勝”。
“湖南醫療隊第一時間進了戰壕,不講條件不講價錢,體現出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湖南第一時間派來最優勢的醫療力量,對黃岡戰‘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臨別之際,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動情說道。
海棠爛漫,掩映逆行英雄無畏身影﹔洞庭浩渺,訴說湘鄂人民不盡深情。
遭遇戰
希望,因他們的義無反顧
黃岡距離武漢幾十公裡,春節前約有70萬人自武漢返回這裡。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一,截至此日24時,黃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8例,累計達122例。疫情嚴峻。
“翻牆都要進來住院。”黃岡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夏又春回憶,當時的黃岡市各大醫院都是人滿為患、不堪重負。
“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湖南醫療隊來了。你們的到來,極大地緩解了我們的壓力。”黃岡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回憶起這支隊伍,總會哽咽不已。
1月25日22時55分,13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湖南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黃岡。這是首支馳援黃岡的醫療隊。一顆顆堅定的心,毅然奔赴熾烈的戰場。還有更多的決心在請戰書裡匆匆追趕。
1月28日,137人﹔2月11日,200人﹔2月22日,101人﹔2月28日,34人。“巴心巴肝”,前仆后繼﹔精兵強將,最強裝備。湖南舉全省之力支援黃岡。
邱麗新的淚水,讓衡陽市中心醫院主管護師唐肖春鼻酸。她像過電影一樣,閃回著自己和戰友們的戰斗記憶。農歷正月初一,冷雨淅瀝,但隊員們心裡都揣著一團火。
可到了黃岡的惠民醫院、南湖醫院和龍王山集中醫療點,他們發現醫療環境實在太差:病房條件、功能布局以及與院感防控的吻合度,基本上沒有一項是合格的。“如果我們走了,當地醫護人員怎麼辦?”抱著這樣的想法,隊員們硬著頭皮上陣。但是,病毒凶頑、任務繁重、環境惡劣、險象環生,他們也是血肉之軀。誰來守護他們的生命安全?
仗不能亂打。湖南醫療隊中,有條“鐵令”:培訓不過關,絕不上前線。培訓最重要的一門課就是防護。隊員之間也日漸形成默契:“你覺得我不到位,提醒我,是愛我﹔加倍提醒,就是救我。”
與時間賽跑,開戰即決戰。1月29日,湖南醫療隊用最短時間開辟了4個病區,第一批患者成功轉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楊晶穿著纏滿透明膠帶的鞋,帶領92名護理隊隊員,12個小時收治了104位確診病例。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護理單元。搶出來的時間背后,是臉上的勒痕、泡皺的雙手……
至高禮遇,最深敬意。3月22日,緣何黃岡人民十裡相送?正是因為在危難時刻,這些白衣戰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沖鋒陷陣,有力阻擋了肆虐的疫魔,鼓舞了他們在艱難中奮起斗志和勇氣。
離別時,湖南醫療隊送給黃岡人民一件特殊的禮物——全體隊員簽名的防護服。劉雪榮深情地說:“這些名字是619名醫療隊隊員用他們救過黃岡人民的手,一筆一筆簽下的。它是湖北保衛戰、黃岡保衛戰的見証。”這個春天,白色防護服不僅是對這段並肩作戰歲月的最好紀念,更成為湖南醫療隊和黃岡人民表達情感的底板。
若干天前,曾經熱傳一句詞:“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當時寒冬,疫情沖擊下的山河,盡管難言“無恙”,卻從未失去希望。
阻擊戰
信心,因他們的日夜守護
2月1日,黃岡累計確診病例達1002例,成為武漢之外全國第2個破千的城市。隻有了解每一個密切接觸者,才能將新冠病毒的蔓延消滅在萌芽狀態。
湖南省疾控中心專家羅塏煒比喻,每一例流調就相當於“破案”。破案的過程中,從蛛絲馬跡中去查明患者傳染的病因,什麼途徑傳播的,並找到密切接觸者,以及有可能播散被感染的人,從而盡快隔離傳染源。這是減少患者增量的關鍵舉措。
在劉雪榮的案頭,常有由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流調檢測隊撰寫的《流行病學分析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從后期的疫情走向來看,這些報告為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當地面臨的另一困境,是對確診、疑似、發熱、密接“四類人群”的核酸檢測速度緩慢。令人擔憂的是,每名患者從發病到檢測確診的平均時間長達8.8天。長時間的等待,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在湖南省支援黃岡市新冠肺炎防治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高紀平看來,核酸檢測能力就是防疫核心能力。
“不是有了盒子就可以進行檢測。”由於黃岡缺乏專業人員,湖南疾控系統派出5名專家前往黃岡支援。蔡亮是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流調檢測隊隊長,他和戰友們每天檢測的樣本少則600份,頂峰時超過1500份。
核酸檢測能力的提升,大大縮短了患者的確診時間,為分級分類診療、盡收早收、精准施策打下基礎。
2月15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重症醫學科(ICU)成立,立即收治重症患者15名。從提出申請到正式投入運營,僅用了4天,雷厲風行地落實“四個集中”各項措施,即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搶時間盡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月5日,80歲的邵爺爺住進湖南ICU,進去第一天就顫顫巍巍寫了封遺書。他入院已經有一陣子,情緒從焦慮、無助到漸漸絕望。每次,護士都會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幫他擦澡、換新衣、換被套……或許是感受到護士們的悉心照顧,邵爺爺當著她們的面撕掉遺書。不久后,邵爺爺病情好轉,回到普通病區。
在湖南ICU工作,湖南省人民醫院護師黃思斯發現,大家面對的不僅是人的“病”,更是病的“人”,人的不安、人的消極、人的悲觀。
高齡、慢性病、隔離,環境令人生畏﹔緊張、焦慮、恐懼,情緒難以避免。“溝通、解釋、與患者建立信任和連接,在這裡成了和臨床治療幾乎同等重要的事情。”高紀平說。
“我今天情況怎麼樣?”每天,湖南ICU護士長徐芙蓉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這一句,她總是用盡可能多的時間為他們答疑解惑、加油鼓勁。
在這樣的溝通中,徐芙蓉悟出了一些真諦:“以前,從未感覺到醫患關系的重要性,以后我也會盡量抽出更多時間用於溝通,讓心和心的距離更近。”
殲滅戰
“清零”,因他們的“能打勝仗”
普通病房的空床位越來越多,但對於危重症患者卻從來都不能掉以輕心。他們的病情瞬息萬變,從診治到護理都是巨大的挑戰。
2月21日,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完成了黃岡歷史上首次使用ECMO技術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3月3日,一場連接黃州和麻城的遠程多學科會診,關乎著一位76歲女性危重患者的命運。前方,穿著厚厚防護服的醫生詳細匯報情況﹔后方,專家團隊細致分析和討論,盡力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3月14日,湖南ICU裡,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特種部隊”,成功對患者李某進行清醒ECMO支持下氣管鏡球囊擴張加支架置入術。這是大別山戰“疫”中,參與人數最多、風險系數最大的“生死營救”,代表著呼吸介入最高端的技術水平,且是疫情防控期間的全國首例。
殲滅戰階段,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重症醫學科主任李雲峰說,湖南醫療隊對危重症患者進行全天候、全過程管理,隨時討論分析病情變化,發表診療意見,通過不同專業的組合,實現多學科密切協作,使診療方案更科學、更完善。
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收治的最后一名出院患者楊友枝,就是“湖南醫療隊兩次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她說,“救命之恩”一輩子都記得。3月18日早上,護士們如她所願,為她綁了新的麻花辮。坐上接送車,楊友枝給醫療隊隊員們一個“飛吻”后,奔上院外康復之路。至此,黃岡“清零”。
“自古以來,湘軍就是能打勝仗的。”並肩作戰多日,黃岡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夏又春如是評價。
這場大別山戰“疫”,最大的驕傲是,“醫療湘軍”彰顯了同舟共濟的擔當,對科學防治以及生命價值永不休止的探索。(記者 鄒晨瑩 辜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