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區:逐夢全國一流科技普惠金融中心

2020年05月18日20:55  來源:  
 

湘江北去,千帆競發。湖南湘江新區濱江新城,湘江FFC、楷林國際等拔節生長,刷新城市天際線﹔長沙銀行、三湘銀行、吉祥人壽等總部機構競相搶灘﹔盛世投資、海捷投資、達晨創投、啟賦資本等一批私募“龍頭”集聚……這裡是湖南金融中心,作為省委、省政府補齊金融短板、激發金融創新活力的重大決策部署,2016年湖南金融中心啟動建設,成為湖南金融改革與創新的重要陣地。

從2016年啟動建設至今,這片面積6.8平方公裡的土地生機勃勃,涌動著發展熱潮。四年時間,湖南金融中心引進金融機構近400家,形成了“持牌金融+金融科技+基金小鎮+專業服務”四柱支撐欣欣向榮的產業格局,一個立足中部、輻射西部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已闊步走來。

勇立金融科技潮頭

2018年7月,湖南湘江新區提出將科技普惠定位為湖南金融中心戰略核心產業,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各類技術手段武裝金融,賦能傳統金融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舉旗定向,應者雲集。

中金金融科技(長沙)有限公司來了!為“湘信融”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台(后稱“湘信融”平台)提供技術支持,打造了湖南金融中心招牌金融科技產品。“注冊、認証、發布融資需求”,花費時間不到三分鐘,5天時間拿到中國農業銀行湘江新區分行100萬元信用貸款,這樣的融資速度真實地出現在“湘信融”平台上,也令獲得融資支持的長沙特瑞興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趙興贊嘆不已:“真是我們中小企業的‘及時雨’!”“湘信融”平台上線不到一年,平台已入駐銀行、融擔公司、風補基金等22家金融機構,發布融資產品60多款,入駐企業200余家,助力企業獲得各金融機構授信總金額超2.42億元。

湖南淼峰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了!作為一家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式,專門為大型批發商城提供支付、物流、管理、金融等服務的科技解決商,湖南淼峰科技第一批簽約入駐湘江金融孵化器,其聯動三湘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通過供應鏈管理打造融資閉環,幫助湘潭岳塘商貿城商戶信用授信共計6000萬元,獲評“2019年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卓越科技企業”。

通聯支付、棧略數據、優保聯……不到2年時間,近50家金融科技企業入駐,在此綻放青春風華。湖南金融中心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勢如破竹,科技普惠中心的勢頭越來越強勁,實力愈加雄厚。

業內人士指出,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金融科技的底氣既源於先天優勢,更是后天努力。在支撐金融科技發展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底層技術方面,新區擁有藍鯨OTC、福米科技等實力超群的科技公司,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高校資源豐富,豐富的人才資源可為金融科技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019年4月出台的《關於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讓長沙成為繼北京、深圳兩地之后全國第三個出台支持金融科技專項政策措施的城市,在搶抓金融科技發展機遇上實現了與一線城市並跑、中部領跑,成立中部地區首個金融科技孵化器——湘江金融科技孵化器,真金白銀扶持初創型金融科技企業。設立的金融政務超市為入駐機構提供商事登記、經營許可、稅務登記、社保、法務等一站式服務,得到了企業的點贊:“以前我們辦理相關業務,要滿城跑,現在都是一樓辦、一窗辦、一次辦,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整體效能。”

“未來3至5年,我們將力爭引進300家金融科技公司,培育5至10家獨角獸或上市企業,構建完善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建設全國金融科技特色最鮮明的區域金融中心。”負責為湖南金融中心提供服務的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湖南湘江新區將重點在打造專業服務隊伍、精准構建政策扶持體系、探討設立金融科技母基金、設立湖南金融中心顧問委員會、創建湘江金融科技學院、搭建信息交互和公共技術創新平台等方面發力,逐夢全國一流科技普惠金融中心。

中部基金聚集高地其勢已成

三年時間躋身全國基金小鎮前列,引進256家基金機構,基金管理規模達1719億元,回眸湘江基金小鎮發展歷程,這顆由湖南金融中心孕育出的璀璨明珠已冉冉升起,為湖南湘江新區金融改革創新添光增彩。

作為湖南省唯一一個省級基金小鎮,湘江基金小鎮因使命而生。隨著湖南湘江新區授牌成立,三湘大地的發展掀開了新篇章,但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發展競爭中,經濟規模、產業結構、發展方式等方面的短板猶在,為種好湖南湘江新區這塊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加快新區金融服務業發展,補齊金融短板,作為湖南金融中心重要業態之一的湘江基金小鎮應運而生。

基金沒有產業做依托,就強不起來,活不下去。湘江基金小鎮所打造的“基金+基地”模式,致力於在不同的基金機構和資本市場之間架設橋梁,讓“資本+產業”成為湘江基金小鎮發展的一張名片。三年時間,小鎮入駐機構累計對外投資項目378個,投資金額170億元,其中省內投資項目127個、投資金額66億元,長沙市內投資項目95個、投資金額43億元,為我省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資本動能。小鎮累計產生稅收約5000萬元,隨著基金陸續進入退出收獲期,預計稅收規模將持續擴大。如今,每月舉行的“智匯湘江·科創新區”路演活動已成為湘江基金小鎮的品牌活動,2年來已成功舉辦26場系列活動,覆蓋了長沙高新區、寧鄉經開區、望城經開區、湘潭縣等區縣,重點挖掘先進技術、科研項目、優秀創業團隊,激發科技成果轉化動力,活動累計發布項目183個、參加活動的投資機構數量超1000家,促成伊鴻健康、興威新材料、沙邦農服、中晟全肽、李群自動化等多個路演項目獲得機構投資,實現“將基金送進園區,將資本送到企業”。

吸引企業靠硬件,留住企業靠服務。融城、臨江、親水,湖南金融中心800畝“黃金”地塊上,湘江基金小鎮熠熠生輝。今年疫情期間,由湘江基金小鎮、湘江創投孵化器聯合國內多家一線頂級創投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的湘江創投學院開展《戰“疫”系列》《創投大咖面對面系列》公益直播課,邀請不同行業領域的創投界大咖連開18場直播,為企業熬過“寒冬”出謀劃策,在線觀看人數超過33萬。

為支持更多基金機構的入駐,2017年湖南湘江新區印發《關於支持湘江基金小鎮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對落地企業從落地、運營、投資、大型活動等方面給予獎勵,對企業人才按人才政策給予獎勵支持。

湘江基金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湘江基金小鎮將構建以私募股權基金產業為主要特色,公募基金、定增基金、証券基金、二手份額基金等多種基金產品共存的基金生態體系。力爭通過三至五年時間,基金管理規模超過5000億元,打造中部基金聚集高地。

精准服務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疫情期間,湖南金融中心金融機構成為了實體經濟的堅強后盾。長沙銀行於2月3日起全面復工,走進望城經開區、寧鄉經開區等園區,與湖南省物業管理、旅游、文創、醫療器械等行業展開了21場專項對接,為企業提供線上全流程融資。 截至4月20日,長沙銀行通過線上渠道為企業提供交易210萬余筆,交易金額超過2513億元。對復工復產的存量授信企業,長沙銀行推出“暖心快貸”,與湖南先導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協同作業,僅三天時間,因轉產消毒用品而資金不足的湖南歐標化妝品有限公司就得到了“暖心快貸”700萬元授信放款,幫助其化危為機。目前,長沙銀行已累計為11715戶中小企業(主)復工復產發放貸款241.09億元。

努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遠不止一家,浦發銀行長沙分行也著眼於區域細分市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兩高六新”企業,將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八大板塊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專業化、特色化經營,當起了企業的“服務員”,其交通能源、汽車生產等16家特色化支行,已培育和支持了一批像岱勒新材、御泥坊、力合科技等新興企業成功上市。可以看到,一個令企業驚喜的變化正在發生: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僅主動向企業伸出橄欖枝,而且上門噓寒問暖、把脈問症,認真解答企業疑惑,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務。

這樣的變化來源於湖南金融中心搭平台、引活水,為實體經濟注入的源源動能。按照既定的發展目標,湖南湘江新區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完善金融體系,不斷優化金融環境。今年4月,推出《關於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2.0版本,業內人士認為,相比三年前的政策,新《措施》加大了金融機構總部的支持力度,有利於金融生態的打造和業務擴大﹔加大租金補貼力度,讓金融機構有了更多自主選擇﹔增加了經營獎勵,提升了企業的積極性,更有利於促進湖南金融中心的高質量發展。(林洛 馮茜寧)

來源:湖南湘江新區

(責編:何萌、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