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6月9日電 眼下,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最為關鍵的決戰決勝階段,長沙市天心區做好用活“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精准對接農村貧困戶和城區困難戶的需求,靈活策劃幫扶方式,切實減輕疫情對貧困群體的影響,實打實的打造扶貧幫困的“天心”樣板。
就業推介+信息“網格化”,讓農村貧困戶“脫貧不脫鉤”
“你好,我是村裡的網格員,想問一下你工作情況怎樣?”一大早,天心區南托街道牛角塘村網格員尹艷拿起手機,對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譚壽庚一家進行電話回訪。譚壽庚今年67歲,視力二級殘疾,妻子吳桂華62歲,兩人都無勞動能力,兒子譚智超29歲,初中畢業后一直在外打零散工,家庭生活比較困難。今年4月份,牛角塘村網格員在走訪中了解到,譚智超想找一份離家不遠、比較穩定的工作,網格員尹艷在比對了多家企業的招工信息后,將譚智超推介給一家渣土公司做保安員。
天心區南托街道牛角塘村面積6.6平方千米,共有24個村民小組503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243人,均已脫貧。村裡的網格員積極發揮“房前屋后、鄉裡鄉親”地緣近、彼此熟悉的優勢,定期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走訪,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隨著復工復產步入快車道,不少貧困勞動力萌生出就業願望。網格員積極轉變身份,化身為“職業中介”,持續開展招聘崗位信息推送,讓村裡的貧困勞動力與合適的工作崗位“無縫對接”。今年5月以來,牛角塘村網格員先后成功“牽線”5名貧困勞動力,給他們安排了保潔員、泊車員、保安員等工作,讓他們既有穩定收入,又能夠就近照顧家庭,切實杜絕返貧現象。
為密切監測返貧情況,牛角塘村還充分運用網格化手段,將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家庭成員、訴求及幫扶方向等信息納入網格地圖中。在村委會會議室,佔據了半邊窗戶面積的“牛角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圖”十分顯眼,全村7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詳細信息,通過二維碼的形式分列其中,不僅按顏色標注了致貧原因,還結合網格地圖准確對應了實時位置。網格管家李英介紹說:“有了這張圖,我們通過手機就能一手掌握所有貧困戶的基本情況,網格員在入村走訪時可以更加針對性的開展幫扶工作,可以說極大地方便了全村脫貧工作的動態管理。”
牛角塘村只是天心區脫貧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天心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3戶986人,其中低保戶106戶244人,殘疾人122戶140人,貧困監測戶20戶46人,涉及南托街道、暮雲街道的10個村(社區),已全部標識為“已脫貧”。全區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多措並舉,確保“脫貧不脫鉤、摘帽不摘責任”。
精准幫扶+服務“網格化”,為城區困難群體“救急解困”
脫貧攻堅的重點是農村貧困人口,但城市困難群體同樣需要關注。相當一部分城市困難群體因為缺技能難就業、因病因殘致貧、生活成本上升等原因,生活困難,處境艱難。
因為疾病和意外,天心區裕南街街道長坡社區居民曹高明一家成為了城區的困難群體。兩年前,丈夫佘金泉因顱內出血二次做開顱手術,術后生活不能自理,還得承擔高昂的后期治療費。屋漏偏縫連夜雨,去年12月,曹高明的兒子在騎電動車時摔成骨折,脾臟破裂差點丟掉性命,在醫院花費將近20萬元的手術費后,總算保住了性命,但整個家庭已是獨木難支,55歲的曹高明常常以淚洗面,甚至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
為此,社區根據網格員實時反饋的最新情況,對曹高明一家實施“精准幫扶”——從申請低保、醫療幫扶、生活補助,到就業照顧、探訪照料,將一攬子的幫扶政策“打包”送上門。扶貧重在扶“志”,幫扶旨在幫“心”,網格員在每次上門走訪中,都會真誠地與曹高明交心談心,鼓勵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這幾天,長坡社區網格管家陳嘉與結對幫扶的黨員再一次來到曹高明家,欣喜地看到佘金泉的病情已經好轉,能夠脫離輪椅走上幾步,妻子曹高明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看到他們一家擺脫陰霾,全家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們心裡也感到很踏實。”陳嘉說。
根據網格員的走訪摸排,裕南街街道共有特殊困難群體800多人,涵蓋重病低保戶、特困戶、失獨家庭、獨居老人、孤兒、重度殘疾等群體。針對這部分困難群體再生性、邊緣性等特點,街道靈活運用網格化服務手段,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困難群眾幫扶網格化體系,對轄區內各類特殊困難對象採取“三包一”方式進行聯系走訪和幫扶,確保“不漏一戶困難家庭,不漏一個困難對象”。
在繼續深化去年“五幫扶”的基礎上,今年天心區啟動實施“愛心天心幫扶工程”,把重病低保戶、困難殘疾人、獨居老年人、困境兒童、特扶家庭以及接受幫扶后仍然困難的家庭作為重點困難對象,納入重點幫扶范圍,以遍布城鄉的網格化管理平台為載體,積極推進扶貧幫困精准化,力爭讓困難群眾的需求和網格服務無縫對接,不斷夯實全區扶貧幫困的實際成效。
截至2020年5月,天心區實施基本生活幫扶629人,醫療幫扶148人,急難幫扶17人,對特困對象、重病重殘戶、孤兒、獨居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落實“三包一”幫扶機制783人。(嚴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