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張家界市武陵源區雨后天晴。沿著索溪峪街道雙星村4.5公裡的游步道漫步,身旁綠意盎然,青山下雲霧彌漫,恍如仙境。
雙星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山多地少。然而,2014年以來,村裡圍繞鄉村旅游做文章,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越走越穩當,村民收入水漲船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偏遠山村,“變身”旅游好去處
“來到雙星村,吃住行游購娛,通通滿足你。”村黨支部書記陳化金告訴記者,通過幾年的打造,雙星已經形成吃在農庄、住在民宿、交通便利、村庄秀美等特點。除了今年受疫情影響,整體鄉村旅游形勢都很好,到2019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收入達到1.1萬元。
走進村裡面積達120畝的獼猴桃基地,藤上已經全部挂上成串的果子,不日便可採摘。陳化金介紹,基地裡有綠、紅、黃三個品種,綠果在6至7月上市,紅果在8月上市,黃果在9月至春節期間都有收成,“游客來到村裡,整個下半年都可以採摘到獼猴桃。”
“管理果園有工資,流轉土地有租金,年底還有分工,一年增收兩萬多元。”建檔立卡貧困戶謝銀玉說,以前外出務工,顧得了工作顧不了家裡,如今兩全其美,“收入沒減少,家務事一項不落。”
不僅僅是獼猴桃,村裡還有黃桃、板栗、葡萄等水果基地,為此,村裡還專門成立了星鳳源鄉村旅游合作社,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可參與分紅,增強了村級自身造血功能,為鞏固脫貧成果、集體經濟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效增收奠定了基礎。
游客來了,商機多了富百姓
熬糖、涼糖、拉絲、切口、裝袋……在建檔立卡貧困戶鄧壽虎家裡,記者見到了一整套手工姜糖制作工藝。通過村裡培訓,他掌握了做姜糖訣竅,並在駐村扶貧隊的幫助下,擁有了40多平方米的手工作坊。“每年旺季做一兩個月姜糖,收入有四五千元。”鄧壽虎說,他還是生態護林員和光伏電站的管理員,再加上妻子在村裡餐飲店上班的工資,兩夫妻的收入每年有5萬多元。
記者見到陳化國老夫婦時,他們正在相互配合,釀造糧食酒。72歲的陳化國有著一手釀酒的好手藝,他釀出的糧食酒味道純、口感好,深受游客歡迎。他的酒還賣到了不少景區餐館,一年的收入超過兩萬元。為了不浪費酒糟,他還喂了兩頭豬,除自己家裡食用,還能賺幾千塊錢。他說,原本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賺到錢。
以前在外打拼的村民毛成祥,拉來3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投資300多萬打造出前山農庄,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目前發展態勢還不錯,“計劃建設一個農產品展示場,把村裡最優質的農產品擺出來,供游客選購。”
“未來的雙星村,將更加美好。”走在風景如畫的村道上,陳化金告訴記者,圍繞鄉村旅游這根主線,村裡已有了詳細的規劃,正在一步步落實。不久后的雙星村,現有的旅游要素將更加優化,前來的游客肯定會越來越多,村民的腰包也會越來越鼓。(記者 寧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