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岳4月2日電 (李芳森)南岳衡山,綿延七十二峰,蜿蜒八百余裡,風光無限。在群山之中,革命故事也是燦若繁星。而這座抗戰名山,也曾深藏在終年繚繞的雲霧之中,時隱時現,難以窺見全貌。
山腳的老街上,一棟老式小樓裡,83歲的曾瀛洲正用手中的紙筆,掀開縈繞在一段歷史上的迷霧——對將要出版的《南岳紅色故事匯》進行校對。
一盞台燈、一支鋼筆,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用20多年的時間,手寫出近200萬字的7本南岳抗戰史料。
“回想歷史,我們不應該忘記。”出生於1939年的曾瀛洲,童年便是在戰火中渡過,太爺爺便是在侵略者的槍下被害。“這不只是我的記憶,也是中華民族的記憶。”
時間撥回到1999年,曾瀛洲退休了。在南岳半個多世紀的生活,讓他對這裡的每一個山頭、每一條路的故事都很熟悉,但這座抗戰名山的歷史,卻沒那麼為人所熟知。
“讓歷史說話,讓史實發言。”退休后的曾瀛洲,開始了另一份工作:還原這座抗戰名山的真實歷史面目。
確定主題、記錄需查資料、定好目的地,曾瀛洲便和妻子共同前往。先是距離較近的衡東檔案館,在這裡,曾瀛洲找到了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的第一期同學錄。
在這一長串姓名裡,曾瀛洲看到了不少故事裡的人,父親的名字也在其中。由此,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逐漸露出真容。“在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以周恩來、葉劍英為首的中央代表團和胡志明、季維諾夫等共產黨人,曾在此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論游擊戰》戰略思想,團結和發動社會各屆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北至北京,南到桂林,西抵重慶,東達上海。為了搜集史料,曾瀛洲從60歲跑到如今,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通過手抄、復印、剪報等方式,積累下近一人高的資料。
“去偽存真,披沙淘金。”2005年,在南岳區史志部門多年支持下,曾瀛洲的第一步著作《中共南岳地方史》出版。初稿、謄正、校對,一本書籍的編撰,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曾瀛洲一筆筆寫下,力求准確。
多年編撰歷史的習慣,讓曾瀛洲習慣言之必有史料依據。採訪過程中,每每提及歷史,曾瀛洲便會找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採訪結束后,桌上早已堆滿。
前些年,老伴曠滿春摔了一跤后,生活難以自理。盡管家中請了保姆,曾瀛洲的照料依然不能少。在老伴休息后,曾瀛洲趕緊寫上幾段。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老伴去世。
“她這些年跟著我東奔西走,實在是辛苦了。”回憶起老伴,這位耄耋老人忍不住落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