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南寧鄉文旅產業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查看原圖】
3第二屆中國·寧鄉(喻家坳)梔子花文化旅游節開幕(供稿單位供圖)
3第二屆中國·寧鄉(喻家坳)梔子花文化旅游節開幕(供稿單位供圖)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2021年05月21日08:49

人民網長沙5月21日電 5月19日是第十一個中國旅游日活動主題是“綠色發展,美好生活”,回顧今年,寧鄉市文化旅游業亮點頻現交出了亮麗成績單!

“五一”期間,劉少奇故裡花明樓景區共計接待游客約13.6萬人次,炭河古城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長沙方特東方神畫“九州華裳聚方特”主題活動吸引游客超6萬人次,灰湯溫泉旅游度假區內主要溫泉酒店和民宿共計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今年以來,特別是“五一”期間,全市文旅行業旅游市場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寧鄉文旅的魅力得到充分彰顯。

寧鄉市認真貫徹“三高四新”戰略和落實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調研寧鄉時提出的“打造文旅融合樣板區”指示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文旅行業發展大局,推動文旅融合提效行動走深走實,著力推進文旅企業復蘇,成效顯著。據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統計,今年1-4月,寧鄉市納入統計范圍內的景區點共計接待游客325.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8.41%、317.18%。

著力推介做好宣傳

不斷提高旅游景點知名度

為了把寧鄉文旅宣傳推廣出去,讓已有的旅游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今年,寧鄉市按照“春踏花徑、夏嬉山水、秋收碩果、冬品豐年”四個篇章統籌抓好全年38大旅游節會活動。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我進一步了解了寧鄉的農耕文化!”3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在這個萬物復蘇的日子裡,由寧鄉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市教育局、湘教文促會實踐教育分會、長沙中悅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中悅稻花香裡農耕文化園等單位共同舉辦的寧鄉首屆春耕節在雙江口稻花香裡農耕文化園開幕,現場王亮小朋友如此說道。此次活動圍繞春耕節和炎帝文化展開,突出“耕”與“讀”的關系和內涵,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旅游,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中了解農耕傳承、激發鄉愁記憶、弘揚傳統文化。

“又是一年花開時,黃萼裳裳待君至。”伴著春的腳步,菁華鋪鄉陳家橋村的2000畝油菜也迎來盛花期,鋪開一片金色的花海。3月21日,陳家橋“一起趣嗨”鄉村花田音樂節在油菜花田中開幕,吸引2萬余名游客前來觀賞。活動現場,有首次在寧鄉人民面前亮相的大型原創情景舞蹈劇《侍郎河賦》,有全方面展示寧鄉文化創意特色的國風集市,有全城票選出的12位花仙子為大家帶來的精彩才藝秀,更有多支樂隊嗨唱帶領大家一起盡情搖擺。游客置身一望無垠的花海,在玩樂中感受傳統文化,觀看情景演出,欣賞古箏表演,體驗中國剪紙、草木藍染等非遺表演,給人以強烈的感官沖擊。現場的花浪與音浪,無不在述說著陳家橋村的無限美好。“溈山茶旅文化節舉辦多年,遠近聞名,幾天前聽說今天舉辦,恰逢周末便邀約10多名好友一起前來游玩!”

3月28日,溈山第三屆茶旅文化節在溈山精彩開幕,現場來自桃江的游客肖艷芳女士與同伴伴著音樂手舞足蹈,她開心地向記者說道。活動現場,游客觀看了非洲手鼓舞、薩克斯演奏、茶山情歌、山歌對唱、茶園秀等系列茶文化表演,體驗了採茶、品茶、嘗美食、農特產品展銷和參觀密印寺景區等活動。此次活動,湖南衛視、新湖南、紅網、星辰在線等媒體參與報道,寧鄉市融媒體中心同步網絡直播點擊量超14萬。今年以來,寧鄉市還舉辦了“桃野時光相約灰湯”2021湖南灰湯第十一屆桃花節、奧特萊斯粉紅節、金太陽第十屆湘女溫泉節、炭河古城“花痴”節等節會活動,掀起了寧鄉旅游的小高潮。為了著力構建營銷體系,強化新媒體宣傳營銷,目前,正在組織“抖游寧鄉”短視頻大賽。

豐富文化旅游產品

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如何推進文化和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如何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寧鄉給出的答案是深挖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鄉村文化、生態文化內涵,做好“旅游+”文章。

紅色文化方面,推動“紅色文旅年”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寧鄉市在加強紅色人文資源原生態保護的基礎上,以花明樓劉少奇故裡和沙田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的美好景區景點為依托,將培訓和紅色旅游有機結合。特別是寧鄉市沙田鄉還將以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基地、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惠同廊橋等為基礎,完善紅色文化旅游設施,配套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養生度假等產業,將沙田鄉打造成湖南著名紅色文化旅游、養生度假休閑旅游小鎮。目前,寧鄉市紅色旅游持續升溫,劉少奇故裡花明樓景區持續火爆,沙田鄉的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游人如織﹔越來越多的游客重走青年毛澤東游學之路,夏鐸鋪鎮的石侖關、橫市鎮的雲山書院成為必經之地。近日開放的“紅色印記——寧鄉陳列館”,成為炭河裡青銅博物館的大熱門。

“五一”小長假期間,劉少奇故裡花明樓景區格外火爆。5月5日14點30分許,景區內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活動,寧鄉市融媒體中心連線主持人與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講解員,一起帶大家雲游打卡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核心景區——劉少奇故居,引得現場游客競相觀看,在線觀看人數更是達到3萬+。來自湘潭的王先生趕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來到了花明樓景區,“我早就想來劉少奇故裡看看,我非常敬佩劉少奇同志,這次就帶著家裡人一起來這裡看看,感受革命先輩的事跡。”

除紅色景區持續升溫外,寧鄉市紅色文藝作品也不斷涌現。今年2月,一個“寧來講”百姓文藝宣講——《文化強國我助力》視頻作品在微信朋友圈裡被刷屏了。原來,為打好文化強國攻堅戰,寧鄉市緊密結合長沙市“就認這個理”,創新推出“寧來講”宣講品牌,開展百姓文藝宣講活動,廣泛征集文藝宣講作品,助力文化強國建設,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千家萬戶。《文化強國我助力》視頻作品結合了戲曲說唱、傳統戲曲、RAP、街舞等文化藝術形式,以多元說唱的形式呈現。寧鄉文藝界小青年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地下說唱相結合,解讀了“十四五”規劃之“文化強國”,碰撞出國風與潮流的“火花”。

據了解,寧鄉市瞄准國家、省“五個一”工程,鼓勵文藝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創作更多接地氣、有溫度、有筋骨的文藝精品。精心打造現代花鼓戲《永遠的叔衡》、舞台成品節目彈詞表演唱《人間善德貴似金》、紅色歌曲《英雄歸來》、紅色刊物《寧鄉紅色文化故事》等精品力作。《英雄歸來》參加湖南省“歡樂瀟湘”“百團百角唱百年”活動,進入省級決賽﹔《永遠的叔衡》經過近兩個月的緊張排演,於5月18日進行內部首演。

傳統文化方面。做強以炭河裡為代表的西周青銅文化,做活以南軒文化園為代表的南宋理學文化,做深地方非遺文化。著力實施“楚溈名品”“楚溈名匠”“楚溈民俗”發掘和保護工程,啟動周氏雙龍舞和麻山鑼鼓的數字化保護工程。引導寧鄉麻山鑼鼓、黃材山歌、寧鄉花鼓戲、寧鄉皮影戲、對子花鼓、雙龍舞等非遺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進街區。

鄉村文化方面。打造陳家橋、鵲山、葵花屋場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支持精品民宿發展,打造灰湯(大夫第、星空)、溈山(清樂居)、黃材(雲居客棧)、夏鐸鋪(竹苑民宿)、金洲(夢鄉關山)等特色民宿。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立足寧鄉食品優勢產業鏈,以湘都、優氏乳業、優卓牧業等食品龍頭企業為依托,提高本地農產品供應配套率,打造特色現代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加快形成“一環、兩帶、多點支撐”布局。

整合優化文旅資源

不斷增強精品文旅景區核心吸引力

把資源整合優化,實現融合發展,才能使旅游產業真正興旺,市場實力變得更強。為此,寧鄉市研究制定了《寧鄉市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樣板區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送審稿)》和2021年旅游獎勵政策(送審稿)。

據介紹,寧鄉市按照“四大片區”的總體布局,突出景區功能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堅持景區提質提檔和公共服務提升,實現旅游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劉少奇故裡花明樓景區按照“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定位,創新紅色研學、教育培訓、紅色營地等特色產品,以“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為支撐,加快道林古鎮、花明樓紅色文旅小鎮建設,延伸紅色文化產業鏈,形成長沙紅培首選地,打造國家級紅色文旅特色小鎮。香山方特旅游區按照“主題游樂+都市休閑”定位,以長沙方特為龍頭,融合區域內文化創意、工業產業、古街古鎮、休閑購物等文化業態,加快正龍古街文創休閑、關山古鎮、香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康養、“藍月谷”工業旅游基地建設,形成“都市休閑”文旅產業集聚區。

溈山炭河片區按照“文化+避暑”定位,大力培養避暑、茶旅、禪修、演藝、民宿、文化體驗等業態,著力打造湖南知名森林康養避暑旅居地、西周文化體驗區和西部旅游集散地。灰湯溫泉旅游區按照“康養+會務+體育小鎮”定位,致力將灰湯打造成中部地區溫泉康養首選目的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發展示范區。爭創全國“優質珍稀溫泉”,省、長沙市服務業發展示范區等品牌,引導華天、紫龍灣爭創“星級溫泉酒店”品牌。

今年1月,寧鄉市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並正式啟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目前,方特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灰湯游客中心、湘都服務區、智慧旅游等創建項目有序推進。待各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寧鄉灰湯、方特等精品旅游景區景點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將更加完善。

同時,寧鄉市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工程建設,進一步夯實文旅基礎。2021年,寧鄉市將提質打造25個長沙市標准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4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旅融合一體化建設點,新建17個智慧健身中心、2個全民健身中心、1條健身步道和1個籃球場,新建城市書房1個,新建和改建旅游廁所30座,提質改造圖書館總分館,重點打造2個示范性文化館分館。(李先強 廖紅) 

分享到: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