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瀟湘時評

恢宏絢麗的畫卷 波瀾壯闊的史詩

——評湖南省衡陽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晚會《永遠跟黨走》

2021年07月27日22:48 | 來源:人民論壇網
小字號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燈火輝煌,音樂驟起,掌聲雷動。7月2日,衡陽電視台播出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型文藝晚會《永遠跟黨走》猶如同一幅恢宏絢麗的畫卷,又似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這台大型文藝晚會由湖南省衡陽市委宣傳部主辦,衡陽市廣播電視台承辦。整台晚會構思新穎、大氣磅礡、高潮迭起、異彩紛呈,是近年來衡陽市文藝界的“扛鼎之作”。

主題鮮明 色彩濃郁

主題鮮明,是晚會的一個明顯特色。

偉大征程呼喚偉大史詩。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華兒女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正闊步行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如何抓住這百年一遇、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用文藝作品來生動闡釋、抒發和表達“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一鮮明主題?這是擺在主辦單位面前的一大難題。

約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如何濃縮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如何表達人民群眾對黨的濃厚情感,實現同頻共振?怎樣在晚會裡涵蓋歷史之壯闊,揭示不變之真理?大家認真討論,多輪打磨,幾經修改,反復錘煉主題,主創團隊認識達成高度一致:以100年的時空跨越為主軸,以熱情謳歌黨的英明偉大為主線,以突出衡陽本土元素為底色,以歡快祥和喜慶為基調,表現出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勇於奉獻的精神和催人奮進的力量,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用小故事闡釋大道理,讓大家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史、實踐探索史、不懈奮斗史、為民服務史、自我革命史,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從而堅定不移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思路決定出路。創意為先,內容為王,讓主旋律題材火起來。衡陽市廣播電視台的主創人員豁然開朗:整台晚會參照國家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湖南大型歌舞劇《大地頌歌》的格調,結合建黨100周年的宏大敘事來表達,結合衡陽黨史人物故事來展開,結合衡陽老百姓身邊變化來敘述,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黨史教育來表現,讓大家深切感受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永遠跟黨走》以生動鮮明的藝術主題、波瀾壯闊的藝術敘事、大開大合的藝術結構、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開拓創新的審美視像,給觀眾以詳實的黨史知識普及、豐富的文學盛宴和無盡的藝術享受。

晚會的又一個明顯特色是色彩濃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紅色是整台晚會的主色調。紅色是中國共產黨黨旗的顏色,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鮮明熱烈、積極向上,前赴后繼的象征。在第一篇章《開天辟地·隻要主義真》中,“小小紅船承載千鈞”,展示一百年前,13名中國共產黨優秀代表播下紅色革命火種,從此,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崇高革命理想,甘願拋頭顱、洒熱血。衡陽人夏明翰寫下了“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壯麗詩篇……節目融入了衡陽紅色基因的精神之美。

“紅岩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在曲調朴實婉轉的《紅梅贊》中,觀眾看到的是“朵朵紅梅向陽開”的宏大畫面,映襯著共產黨人江竹筠視死如歸的紅色傲骨與不屈氣節,不由對無數革命先烈產生種種敬意。

內涵豐富 構思新穎

晚會《永遠跟黨走》追求宏大的敘事、庄重的氣場、流動的畫面,獨特的視角……構思新穎,內涵豐富,從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特征入手,從百年黨史中的衡陽元素入眼,從衡陽優秀黨史人物故事著筆,著力構建獨特的文本結構,將史詩般的百年黨史分為四個章節:

第一篇章《開天辟地·隻要主義真》描述的是1921年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率領無數革命者前赴后繼,從未放棄過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追求,停止過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的堅定步伐,經過28年艱苦奮斗,中國人民終於站了起來。節目通過講述無數仁人志士尋求報國救民真理,揭示中國共產黨在“浴火”中重生,為民族復興砥礪前行。

第二篇章《改天換地·崢嶸歲月稠》展示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第三篇章《翻天覆地·風來滿眼春》渲染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進入高歌猛進的時代。

第四篇章《驚天動地·奮進新時代》呈現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衡陽市委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推進“一體兩翼”建設,奮斗百年路,開啟新征程的輝煌成就。

四個篇章各有側重,層層遞進,由遠至近,前后呼應,互為補充,構成一幅恢宏絢麗的中國共產黨百年畫卷。

主創團隊在追求壯闊宏大敘事的過程中,精心構思,每個章節都使用大量的衡陽元素,不但喚醒了觀眾對過去的回憶、現在的珍惜和未來的向往,而且拉近了觀眾與舞台的距離。

第一篇章體現的衡陽元素有湘南學聯、水口山工人運動、岳北農工會……依次出現的黨史人物有蔣先雲、劉東軒、夏明翰、伍若蘭、鄺鄘等,伴隨著雄壯的《國際歌》歌聲,一批批衡陽人為真理與信仰舍生忘死、一往無前,僅載入《衡陽烈士名錄》的就有6408名。

第二篇章呈現的衡陽是全國工業重鎮,“北有沈陽,南有衡陽”,到衡陽當工人去,成為各地建設者的向往。依次出現的黨史人物有湖南省第一個農業合作社女社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康菊英,為我國核工業無私奉獻的黨員夫婦周裕常、趙秀雲……不時觸動觀眾的淚點與動情點。

第三篇章對當年“三轉一響”的衡陽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進行了展示,如數家珍,隨著《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在希望的田野上》《衡陽美》《今個兒真高興》《春天的故事》《北京歡迎你》等歌曲,年輕演員歡呼雀躍,來映襯從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到全面推進工業制度改革,從香港回歸到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衡陽人身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四篇章中的配樂詩朗誦《“趕考”新征程》,彰顯的是衡陽人走進新時代的豪邁與激情。“衡陽人民賡續奮斗,不斷爆發出震驚世界的奇跡。恆飛電纜一次次助力神舟飛船叩問太空,特變電工研制出全球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變壓器,衡鋼海工用管首次用於可燃冰試採和1500米深海油氣輸送,以南岳最高峰‘祝融’命名的火星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詩人激情澎湃,朗誦者傾情投入,使整台晚會達到高潮,不時響起陣陣歡快的掌聲與吶喊聲。

形式多樣 歡快活潑

晚會形式多樣,歡快活潑,融合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獨唱、合唱、舞蹈、快閃、情景劇、詩歌朗誦、大型交響樂、視頻連線採訪、流行歌曲聯唱等,與大屏幕影像無縫對接,富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全國人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慶解放的場景﹔“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勞動人民在工地戰天斗地、風餐露宿、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畫面﹔“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的大紅手印的特寫鏡頭……把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呈現給觀眾,再配以《解放區的天》《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經典歌曲,不僅帶給觀眾以喜慶愉悅,而且喚醒大家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把發自內心的歌聲唱給偉大的黨,抒發了新時代人民愛黨、愛國的沖天豪情。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春光惹人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歌曲伴著動人的旋律在身邊響起,以此界定幾段特殊歷史時期,藝術再現當年宏大的歷史事件與典型人物,形成藝術表現與象征意象的有機統一。鮮紅與金黃的色彩對比,金色的田野、舞動的紅綢、歡笑的人群、鮮艷的花海……色彩意象之中隱喻主題,飽含寓意。特別是“岳北山歌”傳承人黃騫姣用岳北方言演唱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聲純正嘹亮,感情真摯動人,在建黨100周年的時候深情獻藝,表達了普通老百姓對共產黨的無限深情。

此外,晚上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大型情景劇《不能說的秘密》,那超越時空、地域的“真情對話”,將多種藝術綜合運用、融會貫通。影視藝術以及聲光電的全方位投入,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與“情境”。

整台晚會以超大屏幕的視覺呈現,歷史事件的生動還原,大悲大喜的情節表演,音舞詩畫的有機融合,具有思想性引領、歷史性厚重和人物個性表達,內涵極為豐富。晚會第四篇章將視頻連線延伸至塔山瑤寨、城市社區、工廠田間,讓老百姓來深情講述共產黨率領群眾進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動人故事。鏡頭裡顯露的是新時代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畫面,一張張幸福甜蜜的笑臉,一句句發自內心的真誠點贊……這些快閃來自基層,朴實真切,令人耳目一新。讓人感到驚喜的是,400多人的演出規模,沒有外請一個外來明星,沒有外請一個外來演出團隊,所有主創和演職人員都是衡陽本地人、衡陽本土團隊,能達到如此水平,不由叫人點贊喝彩。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祁東啟航學校少年合唱團演唱的《在燦爛陽光下》成為晚會的一抹亮色。這些留守兒童通過稚嫩的童聲演唱,將歌聲唱到了長沙,唱到了國家大劇院,唱到了牛年春節聯歡晚會……主創人員將他們有意拉到晚會現場,可謂匠心獨運。

效果明顯 盛況空前

晚會《永遠跟黨走》一氣呵成,起承轉合,自然流暢,沒有人工雕琢痕跡,達到了明顯的藝術效果。第一篇章中,《國際歌》響起,不少革命者走向台前,燈光染紅了現場,隨著燈光變換,舞台環境轉變為監獄,江竹筠站在高處,一群獄友徐徐上場,合唱《繡紅旗》的旋律在舞台激蕩,緊接著《紅梅贊》的歌聲揚起,當唱到“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將氣氛推向高潮。此時,遠處傳來毛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大屏幕顯示字幕:第二篇章《改天換地·崢嶸歲月稠》。上下銜接可謂珠聯璧合,恰到好處。在第三篇章流行歌曲大聯唱中,唱完《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位飾農村老大爺的演員問:“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們交足國家的,留下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大家高不高興呀!”眾演員回答:“高興,高興!”隨即,歌曲“咱老百姓,今兒晚上,真呀真高興……”自然唱了起來,節奏歡快,旋律優美,舞姿柔韌,銜接過渡十分巧妙,現場響起陣陣掌聲。衡陽市一位領導干部看完晚會后,深情感慨:“這是近些年我看到的一台最好的晚會。”晚會在衡陽電視台播出后,在社會各界引起較大反響,激發出大家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不少觀眾給節目組打電話:聲稱《永遠跟黨走》產生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廣大青少年從黨的苦難輝煌中看到了紅色政權從哪裡來,新中國如何建立起來,今天幸福生活從何而來。一位叫“愛我中華”的網民給節目組主創人員發來微信:《永遠跟黨走》有思想深度、有藝術高度、有生活溫度,採用大量珍貴的歷史鏡頭、歷史文獻、檔案資料和實拍畫面,是通過晚會生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有益探索和嘗試,為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成功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史詩般的綜合藝術決定了創作的高標准,融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讓歷史與現實交融契合,使觀眾與演員真情互動,主創團隊正是憑著擁抱時代、書寫歷史的藝術激情,以文化人、培根鑄魂的精神追求,格調高雅、藝術精湛的審美標准,精心編排、精心構思、精雕細雕,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終於打造出這台主題鮮明、意蘊深厚、韻味悠長、豐富多彩、奮發上進的文藝晚會。

“不要人夸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當然,整台晚會由於受時間、場地和演職人員的限制,還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沒有現代的流動舞台,沒有炫目的離奇燈光,沒有顯赫的演出陣容,加上創作團隊第一次編排這樣的大型文藝晚會,對每位工作人員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與考驗,但他們硬是用心用力用情加班加點,不分晝夜排練,盡最大努力將一台高質量晚會呈現給觀眾,因為這是黨的慶典、人民的節日,這是百年征程的深情禮贊,這是走向新時代的真誠召喚,也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神聖責任與光榮使命。

(湖南衡陽市委宣傳部 成新平)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