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尋訪故鄉英雄氣(我與一座城·紅色記憶(15))

鄧躍東
2021年08月18日11: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踏訪英雄熱土、領略紅色傳奇,很多人常常想到的是遠方那些著名的地方。而對自己腳下這片土地,每每感到平淡無奇。

什麼樣的土地才能出現英雄?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每次打開歷史教科書,彩頁、插圖都是南昌起義、四渡赤水、翻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這些地名深深烙進了我的腦海,讓我有幾分羨慕,也感到遺憾,因為我沒有看到自己故鄉的名字——湖南邵陽。

我們這裡沒有英雄嗎?小學四年級時,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們,我們這裡是打過仗的,一支紅軍隊伍經過我們西中鄉,遭到敵人的飛機轟炸,有人犧牲了,還有傷員在村裡休養過,犧牲的紅軍就安葬在茶山邊上。我們去看過,碑很普通,似乎跟村裡的墓碑沒兩樣。這讓我對老師的話將信將疑。

直到幾年后,我到邵陽綏寧縣走親戚,夜裡在公路上追著看耍龍燈時,突然看到路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烈士碑,上面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跟歷史書上畫的一樣雄偉。表哥說,埋著的是紅軍,山上打過仗,村民上山砍柴還撿到過子彈殼!

這一下,把我深深震撼住了,一晚上都想著那座烈士碑不能入眠。五角星、戰斗、火光、子彈殼……當年倒下的紅軍,就在身邊的碑下啊!

這以后,我有了一種底氣,可以自豪地對人說,紅軍從我家鄉經過,還打過仗呢!

多年以后,我有幸成為這支英雄隊伍中的一名新成員。在西北一個陸軍團,我和戰友們緊握鋼槍,枕戈待旦,苦苦操練。我長期在戰史書頁中跋涉,研究了不少的戰役,常常被故鄉邵陽這個名字照亮眼睛、擊中心靈。比如,鄧小平、賀龍等將領都曾率領紅軍途經邵陽﹔王震曾率隊穿越城步苗族自治縣的莽莽荒原,之后在他的關懷下,這裡建成牛羊成群的南山牧場﹔陸定一在湘江戰役后來到這裡,后來寫了一篇《老山界》……

回到故鄉邵陽市工作之后,在一次次的踏訪中,我對這塊土地上的英雄氣概有了更深的領悟。

不久前,我到邵東農村出公差,聽當地朋友說,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就是這裡的人。我知道他是有名的軍人,但不知道就出生在這裡。袁國平出身黃埔四期,曾說過:“如果有一百顆子彈,九十九顆要射向敵人,最后一顆留給自己。”這句話,他做到了。在皖南突圍中,他身負重傷,為不拖累他人,果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袁國平老家開車出來不遠,又遇見了音樂家賀綠汀的老屋,他年輕時離鄉投身救國,創作了《游擊隊歌》。真想不到,那活潑靈動、鏗鏘有力的旋律,竟與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緣分深厚!

又有一次去綏寧縣,聽到了獨臂上將賀炳炎的故事。他那條胳膊是長征經過綏寧時、被子彈擊中發炎而截去的。因為當時沒有麻醉藥,隻能把他綁在門板上,借來當地木匠的鋸子手術。手術進行了兩個小時,賀炳炎嘴裡的毛巾全咬爛了。手術時賀龍在旁坐鎮,他撿起一塊鋸下的骨頭對大家說:看看,這就是共產黨員的骨頭!我聽了這個故事,一整天茶飯不思,那是怎樣不懼痛楚的鋼鐵意志!又是怎樣不懼犧牲的英雄風骨!

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審時度勢,將八路軍駐湘通訊處遷移至邵陽。當地黨組織及時抓住這個“勢”,組織武裝在縱橫百余公裡的雪峰山脈游擊日寇、破壞工事,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邵陽舊稱寶慶,解放戰爭中的衡寶戰役又使邵陽熠熠生輝,國民黨軍白崇禧的主力在此被軍民圍殲……

無論何時,你去親近和聆聽這片土地,敬意總是涌現在心間。據黨史部門統計,已發現2000余位烈士犧牲在邵陽境內,留下160余處紅色遺址遺跡,每一處都進行了修葺或擴建。欣慰的是,我們鄉那處紅軍墓也重新立碑修墳,建設了廣場,不時有人前來瞻仰,鮮花四季不斷。

久遠的故事叩擊著人的心懷,而身邊人的際遇更令我遐思感喟。有一天,同事老李給我講起他家的舊事:他的外公參加了雪峰山抗日地方武裝,犧牲時才38歲,那時他媽媽還在外婆腹中。他媽媽多年來為外公的烈士名譽四處奔波,后來在南京歷史博物館找到一張外公的軍裝照,老人家看到父親的面容,終於覺得了卻了一樁心事。

這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家鄉的土地上,還有許多像老李外公那樣默默無聞的英雄!烈士遇難之地就在洞口縣高沙鎮的一個小山頭上,離我家隻有7公裡。后來每次回去,我都要朝這個山頭多望兩眼,山上青草離離,隨風飄動。草木默默無語,卻見証了一位位無名英雄的氣概……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