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瀟湘時評

中國鄉村變遷的理論與歷史邏輯的新探索

——評陳文勝《論中國鄉村變遷》

2021年09月02日09:04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湖南師范大學陳文勝教授新著《論中國鄉村變遷》以中國鄉村變遷為題,剖析了中國鄉村社會變遷的必然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對中國鄉村變遷的趨勢和路徑選擇進行研判,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頗有啟迪。通讀該書,可以發現作者在多個方面對中國鄉村變遷問題展開新的探索,在很多問題認識上有其獨特的一面,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好書。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解決“三農”問題進程中,馬克思主義“三農”理論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作者從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鄉村變遷的必然邏輯入手,回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追求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求索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的奮斗歷程,總結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鄉村變遷的典型特征,並結合中國國情,探索鄉村現代化轉型的路徑選擇,為推進鄉村現代化提供了理論參考。

多種學科方法集成剖析鄉村變遷問題。鄉村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研究鄉村問題很容易犯走極端的錯誤,很容易孤立、單一、片面地審視鄉村的個別現象,通過“春節返鄉體”方式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這種博眼球式的研究,很容易忽視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轉型帶給中國鄉村全方位的變化,進而推進工農城鄉關系的不斷演變的整體事實。作者在書中綜合運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考察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變遷問題,為科學研判鄉村變遷趨勢和方向構建了有現實解釋力的分析框架。

多重關系視角審視鄉村變遷現實。作者在研究鄉村變遷過程中,避免就鄉村談鄉村,而是以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政府與市場、國家與社會等多重關系作為基本的分析視角,以當前中國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這一最大的現實問題為主線,把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將鄉村變遷作為新“四化”及城鄉融合發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整個復雜體系中的重要變量來考察,研究城鄉二元結構演變態勢,推崇重塑城鄉工農關系,推動鄉村由從屬於城市、鄉村為城市服務,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樣一個歷史性轉變。書中展望未來城鄉關系演變,提出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回應了新時代重塑城鄉工農關系的重大理論與現實課題。

運用大歷史觀考察鄉村變遷趨勢。“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這是幾千年社會發展變化的經驗總結。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全面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彪炳史冊、輝耀全球。在書中,作者回顧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尋求國家現代化的歷史演進,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觀視角下去審視鄉村變遷,同時對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變遷的現實基礎進行了深入解析,並分析我國鄉村變遷的主要特征。展望全面實現現代化的美好願景,作者對鄉村在城鎮化進程中的現代化轉型路徑選擇進行了展望。

飽含農民情懷探求鄉村變遷本質。回顧中國近代史,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問題主要是農民問題,如何維護和保障農民權益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永恆的主題。回顧中國幾千年發展歷史,“以農養政”“以農養軍”始終沒有改變過,直到新世紀初中國取消農業稅,才真正結束了農民養國家的歷史。通讀本書,可以感受到作者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深厚的農民情懷,不管什麼時候,中國的“三農”政策都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時代要實現鄉村振興,也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緊緊依靠億萬農民推進鄉村振興。(左停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