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產經

湖南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循環經濟取得長足發展

2021年10月20日20:2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10月20日電 “湖南正積極對接國家部署,注重頂層制度設計,初步考慮構建湖南省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系,通過研究制定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編制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出台工業、能源、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生態碳匯、科技支撐、財稅金融等20多個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與保障政策。”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震虹介紹道。

“十三五”以來,湖南省把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在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方面,不僅探索發掘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長沙(瀏陽、寧鄉)再制造”等典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還啟動了一批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建設。經過不斷嘗試和探索,湖南省循環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效地推進了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

湖南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據統計,2020年湖南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五年累計下降3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五年累計降低19.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計降低19.8%,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1%,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3.7%,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4。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不斷健全,資源化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城市礦產成為重要資源來源,工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也在不斷提高,2020年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超過73%,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6%,再生資源產業總產值超2000億元,資源回收量超過3000萬噸,資源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同時,2020年設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98.31%,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30%。清潔生產機制全面推行,節能減排水平不斷提升,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下達指標要求和任務,城市循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技術取得突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

“十三五”期間,湖南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利用、垃圾資源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一些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獎項,填補了國內空白,並迅速實現產業化。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震虹介紹:“比如低品位復雜物料稀貴金屬清潔高效回收項目、利用冶煉熔渣、礦山固廢資源綠色協同梯級利用技術、舊瀝青路面材料綠色低碳利用和耐久性提升關鍵技術、大型餐廚垃圾全量化消納與資源化高效利用成套技術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創新體系。”

同時,湖南創新推進存量土地處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處置46.79萬畝,閑置土地處置26.2萬畝,工作成效和經驗在全國推介。實行園區周轉用地政策,探索“標准地+承諾制”供地模式,將節約集約用地納入省政府督查激勵范疇,圓滿完成國家下達“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目標任務。

通過推進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主要礦種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大中型礦山主要礦種“三率”指標達標率達到91%。

試點示范成效顯著、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湖南省在市(州)、園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展了多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總結和凝練了48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

通過示范試點,循環經濟理念廣泛傳播,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政策機制不斷完善,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引領各行業、各領域、各個層面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使資源得到循環高效利用,實現資源消耗最小化,環境風險最低化,經濟效益最大化。

湖南省還發布了《湖南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強應對國際供應鏈斷裂風險項目建設,全力推進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不斷增強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進口替代步伐正在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目前,湖南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資源再生利用與再制造產業、垃圾資源化產業、水循環利用產業在技術、裝備、管理水平上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龔杰媛)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