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天心區:留住城市記憶 彰顯古城“新貌”

因天心閣而得名的天心區,聚集了長沙約60%的歷史文化景點,有著“處處是文化,滿眼皆歷史”的美譽。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湖南省委網信辦、新華網主辦,長沙市委網信辦承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主題活動來到長沙市天心區,登上天心閣,步入西文廟坪街巷,探尋古城獨特記憶。
西文廟坪勞動新村巷。受訪者供圖
西文廟坪:品老城煙火 覽文廟新貌
東方既白,西文廟坪的煙火開啟了老城居民嶄新的一天。
穿行於悠悠古巷,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一邊是高樓林立,彰顯著摩登現代,另一邊是小巷深深,訴說著歲月悠然。
西文廟坪片區位於坡子街街道,佔地面積約340多畝,是目前長沙僅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老城區之一。近年來,通過開展有機更新,這片老城區煥發了新活力。
“過去,房子‘老、破、小’,一個院子裡,擠著好幾戶人家,生活十分不便。”今年70多歲的雷碧霞,已經住在這裡50多年。她深有體會地說,通過實施老舊城區有機更新,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現在,住上了樓房,地上鋪的是大理石。我想一輩子都舍不得搬走了!”
讓老百姓更具幸福感,讓老城區更有長沙味。在實施有機更新過程中,天心區充分尊重歷史與現實,對現有的文物古跡、老舊公館、老街巷進行保護,最大程度上保留歷史風貌與老街韻味。
西文廟坪片區有機更新項目於2018年8月啟動建設。其工程包括“道冠古今”牌坊、梅公館、泉嘶井等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與修繕,以及學宮門正街、古潭街、豆豉園、白鶴巷、望岳園等歷史街巷打造。如今,西文廟坪片區有機更新項目四期工程已完成施工。
據介紹,接下來,天心區將在西文廟坪片區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商旅街區。
天心閣夜景。受訪者供圖
天心閣:探尋古城記憶 喚醒文脈活力
如果一座城市總有它獨特的文化符號,那麼位於長沙東南角古城牆上的天心閣,無疑就是長沙的一張重要名片。
作為古城長沙的標志和象征,天心閣雄踞於長沙城南古城牆之上,原名天星閣。這個建於明代的閣樓,自古有“瀟湘古閣,秦漢美城”之美譽。
據了解,舊時建閣初衷是用來觀測星象,祈求美好。1745年,城南書院(即湖南第一師范前身)遷址於天心閣下,從此閣下弦誦之聲不絕於耳,天心閣成了書院供奉孔孟及文昌魁星的重要場所。這是長沙“文教昌明”之舉,可達“振人文而答天心”之目的。
天心閣景區相關負責人周惠介紹說,為延續千年文脈,留存古城記憶,近年來,天心閣景區堅持文旅融合發展路徑,通過新修的定湘門,連接縣正街、都正街等老街,並以多元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賞燈活動、風車展、“非遺”展以及“我們的節日·天心月圓”中秋游園活動等系列主題活動。
同時,天心閣景區還以“覽長沙百年風華,振湖湘人文之魂”為主題重新布展,通過藝術圖版、創作浮雕、互動觸摸屏等方式,賦予建筑豐富的內涵和豐饒觸感,並積極啟動古城牆、崇烈亭等文物修繕項目,讓這些珍貴文物得到更好地保護,讓歷史文脈得以更好地傳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