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黑麋峰

冬日黑麋峰,依然滿目蒼翠。她自古號稱“洞天福地”,是長沙近郊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其實,我對黑麋峰並不陌生,很多年前就尋訪駐足於此,那時候欣賞的是登臨絕頂、群山莽莽、日出落霞,令人心曠神怡,其生態之美觸動著我對“峰”的認知。又聽那裡的長者告訴我,黑麋峰人文深厚、傳說頗多,唐高僧、書法家懷素墨跡猶存;明正德朱厚照皇帝足跡遺存﹔唐代詩人劉長卿上山尋幽訪勝故事盛傳,道家也給他取名“洞陽山”,列“三十六洞天”之二十四位﹔山頂“黑麋古剎”香火繚繞,頗有名氣......頓感590來米高的黑麋峰有綠的秀美、文的底蘊、“仙”的傳奇,基於此,她始終在我記憶裡徘徊,如幽靈纏繞,似夢境常現,愈感黑麋峰我沒有走深賞透,她的壯美和神奇,她的變幻和變遷,催使我再次擁向她的懷抱,去尋訪尋覓山峰深處的奧秘和盛名之下的喜怒哀樂。
黑麋峰是一顆綠色明珠,她滋潤著忙碌、休閑和旅游的人們,她裝點著古城長沙的完美秀麗,有文雲,“人間風景山覆水,繼走西北別洞天”,曾幾何時,城市的不斷擴張,給寧靜的黑麋峰帶來了幾分喧囂和煩惱,仿佛綠色仙子懷上了怪胎,天然氧吧漸然蒙塵,清澈山澗濁流涌動,黑麋峰怎麼了?她有些呻吟,但沒有在喧囂中跟跑,也沒有在成長的煩惱中失態,她更加理性和挺拔,相信短暫的困惑、困擾會讓人們警醒、清醒,時代的局限性帶來的詬病,不會讓其傷筋動骨。
伴隨著人民至上、保護優先的時代強音,伴隨著治理者的情懷和視野,伴隨著企業家的專業和專功,20多年前定點興建的填埋場被歷史所摒棄,原始低端的處理工藝退出歷史舞台,政府的決策明了、規劃建設方案來了,參與投標投資的團隊到了,借鑒和研發最先進技術,提升和擴大處理能力,以最強的力度和最快的進度將固廢場改造成為集固體廢棄物處理、環保工藝展示、環保科普教育、環保工業旅游為一體的環保教育主題公園。
說干就干,投資28億元建設的焚燒一期竣工了,隨之投資20多億元的垃圾與市政污泥協同焚燒二期投產了,設計領先、技術領先、設備領先、管理領先、能力領先,裝有4台單機容量30萬千瓦的抽蓄發電機組的電站,成為當前最大盈利點﹔焚燒殘存顆粒加工成建筑牆體材料,用途甚廣,工廠智能化程度高,把環保文化、大眾科普與先進焚燒流程結合起來,進行鮮活、生動的演講演示,吸引了很多的旅客,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他們在這裡學到了不少知識、找到了許多答案,在歡快和浸透中見識著科技的神奇,增長著科技的才干。
黑麋峰笑了,冬日暖陽讓她更加燦爛,山還是那片山,水還是那河水,古剎裡仍然飄著香火,古老的故事又有了新的傳說,如今的黑麋峰人多了幾分榮耀,數說著綠水青山中的古往今來,為“兩山”理論豎起大拇指﹔樂道著環保工廠的脫胎換骨,為高新技術喝彩點贊﹔指點著旅游車隊、游覽人群、民宿小店、智慧旅游圖,還有那即將全面竣工的綠色環保主題公園,為黑麋峰的明天欣慰。
離開黑麋峰已是夕陽西下,游道上人們津津樂道,口若懸河﹔歡樂谷和滑翔基地人們正在收拾道具﹔中心廣場隱隱若若走來了起舞的姑娘,屋場裡傳來了動人的歌聲,旅游點的書攤上又多了一本環保科技書,店主們饒有興趣的介紹著黑麋峰的新景點——環保工廠,散熱的大裝置就像個大喇叭也仿佛在放歌,為黑麋峰叫美叫好。
黑麋峰是一塊風水寶地,又是一大旅游勝地,她不僅是綠色明珠、生態明珠、科技明珠,而且還是“綠色+文化+科技”旅游發展模式的精品力作。
黑麋峰向未來,明天更好看。(夏建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