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外賣小哥,這裡有一扇“家門”為你打開

冰箱、微波爐、飲水機等常用電器一應俱全,充電寶、常備藥、防護口罩等貼心物品擺放整齊……19日下午4時許,正是即將迎來外賣晚高峰的時間,在位於天心閣社區高正街上的“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幾位外賣小哥正在坐著休息,還有人正在吃泡面為晚上的奔波儲備能量。
在這個溫馨的“紅色之家”,外賣小哥們不僅可以享受免費的充電飲水、落腳休息、文娛休閑和團建活動等日常便利服務,還能享受黨建黨務、政務經濟、關愛幫扶、公益文化和積分獎勵等紅橙黃藍綠“五色”暖心服務。
“回到家”便不再是“外來人”
近年來,新業態經濟蓬勃發展,新形態就業人員越來越多。據統計,長沙依托互聯網平台就業的各類新形態就業群體超過40萬人,其中從事網約配送職業的有10萬余人,包括快遞員8萬余人、外賣騎手2.5萬余人。
為進一步加強新形態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長沙市委組織部(市委兩新工委)堅持“條塊聯動”,壓實行業主管部門、互聯網平台企業和街道社區兜底責任。
就在去年春節前夕,長沙首批8個“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正式揭牌“營業”。春節期間,市委組織部(市委兩新工委)在坡子街楚湘站、城南路天心閣站兩個“家裡”舉辦了“就在長沙過大年”主題活動,留長過年的快遞小哥們現場領取“家庭”大禮包、拍攝“全家福”、貼對聯窗花、圍爐吃餃子,度過了一個團圓、喜慶新年,在“紅色之家”真正感受到了家的紅火與溫暖。
“有了紅色之家后,覺得自己不再是個‘外來人口’,就是長沙人嘛。”下午4點半左右,外賣小哥夏瑜和戴晶晶一如往常來到城南路天心閣站“家”裡。戴晶晶說,高正街是地處繁華路段的歷史文化街區,街上盟重燒烤、客串出品、周記粉店、茶顏悅色等網紅餐飲門店非常集中,小哥們每天都要來這條街上取餐,所以“紅色之家”設在這裡很方便。
夏瑜正在吃著一碗熱騰騰的泡面,到5時許他就要開始接單了,隨后幾個小時都將忙到沒時間吃飯。“中午接了將近20個單子,晚上估計還會多一些。”夏瑜說,接單多意味著賺錢多,中途累了就在路過“紅色之家”的時候進來喝口水、歇口氣,然后繼續為生活打拼。
市委兩新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沙在全市貨車司機、快遞外賣小哥聚集的物流園區、中心城區,依托社區、樓宇商圈、市場繼續建設“貨車司機紅色之家”“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旨在引導貨車司機、快遞外賣小哥黨員主動亮身份、做表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團隊積極進取,讓每一位貨車司機、快遞外賣小哥都能感受到黨的溫暖、城市的溫度,讓每位小哥在工作生活的長沙都有一個溫馨之家。
“小哥”們成為社區“前哨”
當天下午,記者在“紅色之家”天心閣站點看到,隨著送餐晚高峰到來,落腳休息的小哥越來越多。據悉,紅色之家也不斷完善“黨建聯席、陣地聯建、網格聯片、部門聯動、資源聯合”機制,用心用情為小哥辦實事、解難題。
前些時候,外賣小哥彭小龍因租房的事情跟房東起了矛盾,“紅色之家”馬上通過黨建聯席會議和“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台,對雙方開展調解,順利解決了彭小龍的問題。疫情期間,“紅色之家”暖心服務再升級,為快遞外賣小哥開辟了核酸檢測“綠色通道”。
不僅是“紅色之家”的受益者,“小哥”們也積極發揮走街串巷的前哨優勢,深度參與到社區治理工作中。比如在路上發現了基礎設施破損、突發事件發生等情況,他們就會及時向社區報告,成為網格精細化管理的觸角和延伸。天心閣社區組建了“小哥微信群”,成為了小哥“隨手拍”的線上平台,累計反饋解決問題10余個。
為了鼓勵小哥們積極融入到社會治理工作中來,社區還實行了積分制度。針對快遞外賣小哥報告事項等級和種類給與相應的積分,小哥可以用積分兌換一些電飯煲、燒水壺、充電器等實用小電器。社區負責人透露,今年年底還將評選“先鋒騎手”,對先鋒騎手進行表彰,以此來促進騎手與社區工作的融合。
“黨建工作是政治工作,更是‘人心’工作。”在5月18日召開的全市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現場觀摩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座談推進會上,長沙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業態從業人員具有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收入不穩定、勞動合同簽約率不高等特點,合法權益往往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加強新就業群體黨建,就是要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工作優勢,整合各方面資源力量,完善職業保障、規范行業管理、強化關心關愛,切實解決好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提高社會融入感和職業自信心,讓他們獲得感更實、幸福感更強、安全感更足。
目前長沙已建成42個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記者了解到,今年長沙還將打造104個快遞外賣小哥、16個貨車司機、8個行業協會“紅色之家”,逐年全面鋪開,為流動黨員提供一個報到和參加組織生活的陣地,讓廣大新就業群體在辛勤忙碌之余能有個歇歇腳、充充電、談談心的歸屬空間。(記者 李靜 實習生 陳德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