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時評

以敬業奉獻鑄就“凡者不凡”

2022年09月21日10:51 | 來源:長沙晚報
小字號

“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兩千多年前的一代大儒陸賈曾如是說。

2019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隻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今年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安徽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的回信中寫道,他們在平凡的崗位堅守奮斗,“充分體現了敬業奉獻精神”,強調“‘中國好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諄諄囑托、切切關懷,這既是對他們多年扎根基層、辛勤奉獻的充分肯定,也飽含領袖對每一位普通勞動者的拳拳關愛,是黨中央關心關愛基層,倡導在基層埋頭苦干、建功立業的生動體現。敬業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在安於平凡、不甘平凡中敬業奉獻,一定能創造平凡中的不凡。

在平凡中創造不凡,首要在愛崗。

愛崗是敬業奉獻之源。愛崗是敬業奉獻的前提,沒有愛崗的熱情,就隻有枯燥的勞作,敬業奉獻就會缺失活水的加持,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就成了“空中樓閣”。愛崗就是把工作當成快樂、看做幸福,保持一股積極進取的干勁、拼搏奮斗的熱情,恪盡職守地做好本職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把事業視為比生命還重的人,必能做出非同尋常的貢獻。

清澈的愛,隻為黃山。正是因為對黃山的摯愛,對崗位的摯愛,黃山環衛放繩工作者李培生二十多年如一日做到了“以山為家,以路為友”﹔黃山迎客鬆第19任“專職守護人”胡曉春,在台風侵襲等多次重大自然災害中選擇冒著生命危險守護國寶,為保護世界遺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的崗位都很平凡,但正是這份摯愛讓他們將工作做到了極致,創造了卓越業績。

在平凡中創造不凡,關鍵在精業。

精業是敬業奉獻之基。精業是敬業奉獻的底氣,沒有精業的進取,就隻有原地的踏步,敬業奉獻就會缺失前進的動力,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就會“本領不足”。精業就是用一流的精神狀態、一流的工作標准、一流的工作作風,贏得一流的工作成效。“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古往今來,凡是在專業領域追求卓越、達到至臻境界之人,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是他們成就卓越的秘訣。在雄險奇峻的黃山如何實現絕壁攀爬,在游客高峰期間如何確保工作質量,在變幻莫測的天氣下如何巧妙維護?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精業藝高、迎難而上就是最佳答案。李培生以“思想指導行動,以行動升華思想”的座右銘砥礪精進,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胡曉春與時間賽跑、與風雪抗爭,以一篇篇檢測結果分析和一次次業務知識的精進,用高強的本領確保了迎客鬆安然無恙地挺立在青獅石旁。

在平凡中創造不凡,重點在堅守。

堅守是敬業奉獻之道。堅守是敬業奉獻的支撐,沒有永恆的堅守,就隻有一時的喝彩,敬業奉獻就會缺失一生的精彩,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就會“半途而廢”。堅守就是用平凡造就不凡,以永恆滋養初心,用持久的堅毅和決心做好做精同一件事。“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一個人能否實現華美轉身,重在對事業的堅守﹔難,亦在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堅守、埋頭苦干,作出不凡的貢獻是對事業最長情的告白。

胡曉春在黃山工作以來,始終堅持以“守衛和保衛迎客鬆安全”為使命,扎根黃山保護一線,面對枯燥乏味的崗位,一頭扎下去就是12年。李培生在隨時可能葬身萬丈深淵的山崖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一干就是23年。8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堅守,累計放繩高度近1800公裡,相當於攀爬了約200座珠峰的高度。他們擇一事、終一生的山間人生注解了黃山之巔的堅守,昭示著任何工作縱使再平凡、再普通,隻要認真堅守、持之以恆也一定會綻放精彩。

在平凡中創造不凡,根本在情懷。

情懷是敬業奉獻之本。情懷是敬業奉獻的初心,沒有情懷的浸潤,就隻有物質的追求,敬業奉獻就會缺失精神的歸屬,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就會“失去續力”。情懷是一種以心靈的滿足而非功利的得失衡量事業成就的品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敬業奉獻者心中始終裝著國家和人民,始終深懷為國為民初心。這種國在家先、人民至上的家國情懷是在平凡崗位上做到甘於寂寞、忘我奉獻,始終保持熱愛、進取、堅守職業境界的原動力。李培生始終以“吃苦我一人,保淨一方土”為自我要求,以“黃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們要把家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為職業信念,積極助力中國山水之美、人文之美。胡曉春在工作之余還參加各類救援行動十余次,做了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數十件。這種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民情懷是成就不凡人生的根本。

中國古代以“立德立言立功”作為完人、聖人之標准,而“立德”居於首位。我們作為普通的平凡人,同樣有立德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胡曉春用一字一筆書寫了一人一鬆十多載的敬業故事,李培生用一繩一爬演繹了山崖環衛二十多年的奉獻之歌。無數像他們一樣的“中國好人”,以扎根基層、埋頭苦干、不計名利的朴素精神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美德,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精神力量。這種精神是我們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今天,面對“兩個大局”,我們擔當的使命任務愈發艱巨而光榮。立足於立德樹人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崗位,平凡而光榮。作為一名普通的思政課教師,我們應該立足崗位,以謙卑與敬畏之心對待每一堂課,傳好每一次“道”。什麼是今天的“道”?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見賢思齊、腳踏實地,把埋頭苦干和使命擔當結合起來,把敬業奉獻與腳踏實地融合起來,以實干書寫育人答卷,以堅守印刻堅毅足跡,努力創造無愧時代的不凡業績。(陳文珍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