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區楠竹山鎮:“大物業”改革促基層“善治”

全鎮新增機動車停車位75個非機動車停車位243個、完成監控線路改造和維修監控攝像頭400個、安裝庭院燈300余套,在全市公眾安全感民意調查中獲得鄉鎮類第1名……這一組組數據,生動地反映了湘潭市雨湖區楠竹山鎮實行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改革后取得的成果,群眾看到了變化、得到了實惠,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滿。
2022年以來,雨湖區楠竹山鎮聚焦城鎮發展、社會治理難點,解放思想,敢於創新,以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改革主線,不斷激發全鎮上下干事創業活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大黨委”引領“大物業”
雨湖區楠竹山鎮居民以江南工業集團職工及其家屬為主,鎮域98%以上為開放式老舊小區。
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實施以來,在歷史基礎、地理位置、市場環境等因素的掣肘下,傳統企業外包式物業服務模式收支不平衡、難以為繼。
“傳統的物業管理,隻負責‘牆內’事務﹔完全依靠政府單一主體的治理,又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物業管理多元化、精細化的需求。如何做到物業服務長效保障,是我鎮社會治理的一大難題。”楠竹山鎮黨委書記趙勇軍說。
一切工作黨建引領,一切困難黨建破題!楠竹山鎮黨委加強了對基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核心領導,動員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改革,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
該鎮與駐鎮單位江南工業集團在充分協商后達成共識,採取“黨建引領、政企合作、多元參與、智慧平台搭載”等方式,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運營“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結構,合資成立湘潭江楠管家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簡稱“江楠管家”)。
目前,楠竹山鎮已與江南工業集團等43家駐鎮重點企事業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組建區域黨建聯盟,邀請8家單位負責人擔任“大黨委”兼職黨委委員,全面推進多元參與、互融互通、共促發展的基層治理體系。在“大黨委”決策下,成立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改革領導小組,合力探討、協商解決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改革相關問題。同時,充分發揮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實行黨員“包片聯戶”“雙報到”制,成立6支黨員志願服務隊,動態收集關於物業管理、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等治理事項的意見建議,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以“大服務”詮釋“大物業”
“以前這條路上,停滿了小車、三輪車、電動車,去市場買個菜要在各種車輛的縫隙中小心翼翼地穿行。現在有了這個便民停車場,馬路上亂停亂放現象少了,安全有保障了。”在江南橋頭市場門口,楠竹山鎮居民楊慧蘭跟我們說起了江南橋頭市場外停車秩序的顯著變化。
江南橋頭市場是楠竹山的一個大型綜合市場。過去,群眾車輛沒有地方停放,隻好擠在市場門前的江南中路上,使得原本就不寬闊的道路變成得更加擁擠,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停車難’問題沒有解決,光靠‘抄牌’治不了本,隻有‘疏堵結合’才能將問題根除。”江楠管家負責人廖江說。於是,他們在充分爭取群眾意見並得到相關部門許可后,於今年春節前,將市場對面一處佔地約2800平方米的荒廢游園改造成了生態停車場,大大方便了群眾停車,這件小小的民生實事獲得當地群眾大大的點贊。
“大物業”歸根到底是要服務“大民生”的。楠竹山鎮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小政府、大服務”為目標,依托“江楠管家”,推動市場化物業服務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深度融合,讓物業服務回歸惠民本質。
“江楠管家”由15名鎮政府及江南實業公司領導干部、職工兼任董事會、監事會等各部門重要職務(兼職不取籌),在1村4社區設立項目服務部,構建黨建、綜治、自治、物業服務“四網合一”的區塊治理體系。同時整合村(社區)干部力量45人配合智能化大物業管理工作,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推動基層政府治理角色從管理者向參與者轉變。
為積極適應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江楠管家”逐步承接市、區級政府相關公共職能並獲取住建、城管等部門經費支持,業務范圍由傳統物業服務向家政服務、停車場服務、市政設施管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等領域不斷延伸。
“大扁平”助力“大物業”
“樓道燈這麼快就修好了啊,你們服務效率是真的高!”31日上午8點多,家住楠竹山鎮永豐社區的馮娭毑剛買菜回來,正好碰到了已完成樓道燈維修作業的電力部門的工作人員和“江楠管家”物業工作人員,她沒想到她剛反映的問題就解決好了。
馮娭毑名叫馮芳,今年70歲的她是當地居民有口皆碑的“熱心腸”,一直擔任樓棟長。雨湖區“扁平化治理”推行后,她成了488區塊的協理員。有居民向她反映,71棟2單元的樓道燈好幾個不亮了,特別是老人晚上看不清,怕摔跤。她立即將問題反映給了區塊治理員王銀輝,王銀輝第一時間聯系上了電力部門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9分鐘就趕到現場進行維修作業。
“扁平化治理”,是雨湖區創新推出的一項基層治理改革。楠竹山鎮將“扁平化治理”與“大物業改革”相結合,推動治理和服務重心下沉、關口前移,不斷深化改革成效。
按照減少治理層級、提升治理效率、實現便民利民的原則,楠竹山鎮將內設機構整合為綜合協調中心、區塊服務中心、快速處置中心(物業管理中心)、經濟發展中心、民生事務中心5個中心,各中心的主要負責人由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直接擔任。
結合市“心連心走基層、面對面解難題”以及區“三級干部進區塊”活動,楠竹山鎮遵循地緣相近、便於治理原則將全鎮科學劃分為32個治理區塊,嚴格把關、科學選派區塊治理員32名,發動131名離退休黨員、樓棟長等擔任協理員,機關、村(社區)干部全部下沉到各區塊參與治理服務,協助做好物業費收取、信息收集、政策宣傳、服務提供等相關工作。與此同時,32名“兩代表一委員”擔任監督員,負責監督所在區塊公共服務、物業服務等工作的落實情況。
通過“扁平化”治理,結合“大物業”模式,在這裡,“面對面”的服務方式實現了“心連心”的治理效果。
“大數據”賦能“大物業”
走進位於楠竹山鎮政府辦公樓二樓的“智慧楠竹”大廳,一塊佔據半面牆的電子屏十分顯眼。電子屏滾動顯示著居民小區、重點單位公共區域的實時畫面及重要信息,這裡是“智慧楠竹”的“中樞神經”,為“大物業”管理提供著科技支撐。
楠竹山鎮充分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建設智慧小鎮,打造“1個平台+1個網絡+N個應用”基層社會治理數據分析系統,發展智慧安防、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三大功能。
在原人防、物防的基礎上,楠竹山鎮整合居民小區、重點單位575路視頻資源,補充新增道路、車站、廣場等重點位置60路視頻資源,實現全景可視化管理,依托全域視頻監控系統進行網上巡防,節省人力物力的同時護航全鎮公共安全。
該鎮還研發了“智慧楠竹”公眾號,開設數字政務、江楠管家兩大板塊,暢通群眾在物業服務等民生領域反饋問題、解決問題的渠道,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智慧楠竹”公眾號通過線上終端連接物業公司、金融機構、商家、居民等各主體,提供物業繳費、意見反饋、在線點餐、生活購物、外賣配送和工會福利發放使用等便捷服務,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掌控生活”。其中,線上一鍵繳費功能大大提升了物業管理費收繳率。
“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楠竹山鎮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深入探索智能化大物業管理模式,做實“四融”文章(即融經濟功能於扁平化治理之中、融公職人員於自治體系之中、融智慧治理於為民服務之中、融破解難題於長遠發展之中),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力量。(付鼎臣 范文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