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本網專稿

湖南省抽水蓄能裝備供需對接會開幕 40余家企業共話抽水蓄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03月25日12:3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對接會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對接會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長沙3月25日電 (記者 林洛頫) “當前,全國正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抽水蓄能作為當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電力系統調節電源,正越來越受到各地的重視。”湖南省能源局局長湯吉鴻說道。

3月24日,2023年湖南省抽水蓄能裝備供需對接會在株洲舉行,40余家抽水域上下游企業齊聚一堂,圍繞解決產能瓶頸、補齊短板進行探討,通過面對面建立供需對接,共話抽水蓄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抽水蓄能裝備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當前,中國新能源以每年新增裝機超億千瓦的速度發展壯大,未來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風電、光伏的發電量佔比將持續提升﹔然而風電、光伏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調峰”壓力將大幅提升。

此時,抽水蓄能作為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清潔靈活的調節電源,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火電等配合效果較好﹔相較電池等化學儲能方式,抽水蓄能更安全、環保,也是目前唯一兼具規模性和經濟性的儲能形式。

“抽水蓄能具有調峰、調頻、調相、儲能、系統備用、黑啟動等六大功能,憑借其容量大、工況多、速度快、安全可靠、經濟性好等五大技術經濟優勢,在保障大電網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性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場相關專業人士介紹道。

同時,抽水蓄能電站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顯著,對於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加快發展抽水蓄能,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到2030年,我國抽水蓄能電站投產總規模達1.2億千瓦左右,市場空間廣闊,抽水蓄能裝備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湖南抽水蓄能“十四五”規模居全國第二

“湖南發展抽水蓄能,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天然優勢。”湖南省能源局局長湯吉鴻介紹,“天時”方面,抽水蓄能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助推器,屬於國家政策重點支持、倡導發展的領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地利”方面,湖南多山地丘陵,降雨量充沛,自然稟賦得天獨厚,抽水蓄能站址資源豐富﹔“人和”方面,湖南抽水蓄能產業在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維護等環節聚集了一批大型骨干企業,產業基礎良好,發展后勁十足。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成立工作專班協同推進。

據了解,因規劃編制啟動早、工作實,湖南省納入國家規劃項目規模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在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湖南18個項目入選,裝機2320萬千瓦。其中,“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13個、裝機1740萬千瓦,規模居全國第二。

近兩年,湖南積極按照國家中長期規劃要求,印發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的通知,建立調度協調督辦制度,成立各級協調指揮機構,有效發揮湖南省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工作專班作用。目前,安化、炎陵、桃源和攸縣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汨羅項目已經核准,其余項目也正在抓緊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此次抽水蓄能裝備供需對接會選擇在株洲召開,主因是株洲水利資源非常豐富,目前,攸縣、炎陵抽水蓄能項目正有序推進中。除此之外,株洲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抽水蓄能產業,有著很好的產業基礎,聚集了一批中車株所、中車電機、南方閥門、飛鹿股份等制造企業,擁有較強的產業鏈、工程化優勢。

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衛安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對接會,大力推薦湖南省抽水蓄能相關產品和新技術應用,共同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抽水蓄能裝備產業集群。我們也真誠邀請廣大企業家朋友,帶著技術、團隊和項目到株洲置業、創業、興業。”

搭建企業信息共享、協同發展的平台

此次抽水蓄能裝備供需對接會,聚焦抽水蓄能產業發展,安排了系列精彩的主旨演講,並深入中車株洲所生產車間參觀交流。會議成功搭建了企業信息共享、協同發展的平台,有力推薦了湖南省抽水蓄能相關產品和新技術應用,通過供需雙方面對面的交流互動,致力於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抽水蓄能裝備產業集群。

同時,這也是全力以赴打好發展“六仗”、穩住經濟基本盤的有力舉措,在推進強鏈、補鏈、擴鏈、建鏈,落實產業鏈聯動機制中,省市兩級政府切實幫助企業解難題,促進產業鏈協同協作、穩產達產,以實際行動保市場主體。

此次會議由湖南省能源局、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株洲市發改委、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承辦。中車株洲所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東林表示:近年來,中車株洲所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堅定自主創新定力,緊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浪潮,將軌道交通優勢領域積澱的“器件、材料、算法”等技術,俱收並蓄拓展延伸到新能源領域。

其中,將電機、電控和自動化技術延伸應用至水力發電、水庫灌區和泵站等水利工程、生物質發電、水務處理等領域。目前已向200多座水電站、100多個水利工程、50多座淨(污)水處理廠提供了智能電氣裝備和自動化系統等產品,為50多個水利水電或水處理項目提供了機電設備整體解決方案,為支撐株洲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作出央企的擔當。

“通過面對面的供需對接,最直接最快捷地促進供需雙方合作共贏,降低需方的搜尋信息成本,拓寬供方銷售市場,促進同行技術交流,真正提升企業的品牌力、創造力,使雙方信息共享、協同發展有了載體。”湯吉鴻表示,湖南省正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努力把抽水蓄能打造成湖南的一張新名片。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