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智力”融合 建設中非經貿合作研究交流高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單列闡釋,提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要求。立足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湖南實現了對非經貿多個創新,比如拓展農產品進口、二手機械出口等新貿易品,探索跨境電商、易貨貿易等新業態。湘非經貿正在進入從“無”到“有”、從“有”到“量”、從“量”到“優”的多領域全方位升級的新階段。在“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進一步夯實“智慧”要素供給,持續為中非經貿合作賦能,具有重要戰略價值。
近年來,湖南建成了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中非經貿合作研究促進會、中非經貿產教聯盟等智力平台,並結合職能定位在各自領域創新發展。比如,圍繞“經貿、地方、務實、致遠”建設目標,由湖南大學牽頭組建的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在國家重大重點項目承擔、中非經貿合作基礎數據庫建設、對非政策文件和智力支撐、中非經貿合作岳麓論壇平台搭建、國內外高校智庫及期刊資源合作、中非經貿多層次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面對中非經貿合作長效交流機制建設需要,結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新要求,中非經貿合作智力支撐在理論實踐結合、知識體系建立、學生創新創業、跨機構協作等方面仍有突破空間。
政產學研多方合力形成問題研究清單。在推動中非經貿合作過程中,政府、高校、協會等各自圍繞其職能定位,推動發現和解決所關心領域的問題。現實最為鮮活,問題也會具體多樣,涉及大量主體參與、多個環節協調、不同資源投入等﹔理論務求透徹,強調底層邏輯、問題前瞻及系統思維,須注重從重大長期問題中找到一般規律。推動湘非經貿走向中長期增長,應進一步加強政產學研多方合力,對問題進行分類梳理,形成問題研究清單,並善於從“小”問題入手找到突破口,從系統層面找到全局最優解。不僅要從供需信息對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貿易效率等短期問題著手,更要立足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初衷,結合國家戰略需要,著眼於中長期問題的提煉和研究,進而推動形成集成式創新與長期制度競爭優勢。
推進非洲區域國別學學科布局和發展。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最新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中,區域國別學被設立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可授予經濟學等學位。目前非洲區域國別學(經濟學)還處於起步階段,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在相關課程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向有一些嘗試並實現了部分領域的跨校合作。就高校而言,這些嘗試距區域國別學學位點建設要求還存在短板,比如單一學科力量不夠、交叉融合不夠緊密、知識體系有待健全、人才培養規模不足等。針對我省大力發展中非經貿合作的現實需要,結合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的現實基礎,建議搭建非洲區域國別學(經濟學)交叉學科平台,整合相關高校學術資源和教學資源,通過聯合研究、跨校選課等形式,推動各學校結合優勢學科,發展建設“中非經貿合作”學位點,共同打造中非經貿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
推動非洲來華留學生在湘實習實踐。非洲來華留學生是推動中非經貿合作交流的“種子”,可將所學專業知識、技能、合作信息帶回去。當前一些非洲留學生在華開展實習實踐不夠順暢,具體表現在培養方案中沒有實習學分要求,或需要自行尋找實習機會,或實習流於形式。與此同時,我省大量企事業單位需要非洲留學生實習,以更好搭建對非合作橋梁。鑒於此,建議依托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統籌資源搭建跨區域非洲留學生實習平台,推動跨校認定實習實踐學分,提升實習崗位匹配度,實現非洲留學生培養與湘非經貿發展的雙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打造非洲留學生創新創業平台,釋放青年創業活力。
建設中非經貿合作智庫聯盟。近年來,湖南中非經貿合作研究快速發展,在全國已形成了一定影響力。但非洲研究具有跨學科屬性,且涉及54個非洲國家,僅依賴湖南對非研究力量難以滿足中非經貿合作的現實需求。建議由湖南代表性高校智庫牽頭,與國內外相關智庫機構緊密合作,發起和建設中非經貿合作智庫聯盟,匯聚中非經貿合作研究問題,搭建研究信息共享平台、推動聯合研究及成果轉化、打造學術期刊和智庫專刊,完善中非經貿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為中非經貿合作長期發展貢獻新的力量。(許和連 鄧玉萍)
(作者分別系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秘書長,湖南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