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都说女大十八变,我们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可不止十八变。”腊月时节,从长沙驱车前往十八洞村,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游人如织。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大方的湘西群众发出爽朗的笑声。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因村里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虽距州府只有38公里,但深藏武陵山脉腹地,如同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
闭塞带来贫困,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56.76%,是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六年多来,十八洞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
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1381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逼近100万元,30名大龄青年如愿脱单,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专在家里观看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周树深 摄
石大姐家的电视机
“2020年就要到了,我在首都北京向大家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2019年12月31日晚7点,石拔专打开电视机,看一位“熟人”,这是她近几年养成的习惯。
石拔专口中的“熟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拔专家里,在得知她64岁时,总书记说:“你是大姐。”
至此,来到石拔专家中的客人,都会称呼她为“石大姐”。
石拔专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来的那天,黑黢黢的房子里,只有一盏5瓦的节能灯照明,那也是家中唯一的电器。石拔专回忆,那时候一年的电费都只有几块钱。
短暂的一次相见,却改变了石拔专今后的岁月。
几天前,十八洞村的村民们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产业分红,石拔专领到了3200元。“收入可不止这些。”石拔专掰着手指给我们算着:家里的腊肉、土特产、小卖部里的收入、旅游公司补贴,还投资了一块千亩精品猕猴桃基地,产品实现港澳直通,去年人均分红1500元……
相比于以前不到2000元的人均收入,十八洞村的村民们现在年年都是“万元户”,村集体收入更是逼近百万元。
如今,石拔专家里添上了电饭煲、电视机、电冰箱,还开了小卖部。堂屋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她坐在火塘边聊家常的照片,每一位来家里的游客都会邀请石大姐一起合照。
“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味!”石拔专这样总结了这些年的变化。
杨云妃在妹妹杨云秋的帮助下戴好头饰,准备前往相亲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施全友的婚后生活
“有女莫嫁十八洞,一年四季吃野菜,山高沟深路难走,嫁去后悔一辈子。”一曲苗歌,曾唱出了十八洞村单身青年们的无奈。
“这也怪不得别人,哪家父母能让闺女嫁到穷山沟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施成富家前和村民座谈时,有村民说,十八洞除了贫困,村里光棍汉多,娶不上媳妇。
2013年,十八洞村35岁以上的光棍汉有48个,施成富的小儿子施全友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的施全友已经39岁。
“其实我那时候已经处了对象。”施全友回忆,2011年,在浙江台州五金厂打工的他,通过网恋认识了在广东一快餐店打工的重庆秀山姑娘孔铭英,相处融洽。
变故始于2012年春节,施全友带着孔铭英回家过年,但孔铭英却很失望:0.83亩的人均耕地,做不了农业;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搞不成旅游。
春节后,两人分别继续异地打工,关系跌到冰点。
“机会来了!”但在听闻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后,施全友连夜辞工登上了回家的火车。村里的变化自己看到还不够,施全友经常向孔铭英讲述,还发了不少照片。
“要不你也回来吧,我买菜,你做饭,我们一起开农家乐。”2014年4月,这个十八洞村首家农家乐红火开业。2015年元旦,41岁的施全友举行了婚礼。
有施全友金玉在前,如今十八洞村已开办了13家农家乐。但生意最好的还是施全友的“巧媳妇”,年收入已从2015年的20万元,增长到60万元。
2016年03月08日,全国两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依然惦记着十八洞村的这个“老大难”问题,问起“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彼时已是“7个”。
为了让更多像施全友这样的大龄青年早日“脱单”,从2015年起,扶贫工作队每年春节前后都要在村里举办相亲活动,由未婚男女上台表演才艺,相中了即可牵手发展,共30名大龄青年如愿脱单
“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如今,十八洞村又唱起了新的苗歌。
一苗族妇女在绣“苗绣”服饰。新华社发
石顺莲的针线包
“苗绣是苗家女儿必备的手艺,我12岁就开始跟着妈妈和奶奶学绣花了。”十八洞村老支书石顺莲回忆,苗绣是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目前能够绣制苗绣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这项传统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险境”。
危险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石顺莲说,以前做苗绣,只能利用农闲时间,工艺精细,却卖不出价钱,只能自家人穿。年轻人在外“见过世面”后,嫌苗绣“土气”,不够时尚,自然不肯学习。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村民座谈时,石顺莲提出了发展苗绣产业的想法,得到了赞同。
2014年5月,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大家一致推举石顺莲为合作社负责人。苗绣合作社成立后,村里的“巧媳妇”们纷纷重拾针线包,绣出了一道脱贫致富好风景。
“种一亩地就赚个4、5百块钱,现在我绣两幅苗绣就能赚到这么多钱了。”石顺莲在农忙之余,将精力主要放到了刺绣上,按企业的订单绣制产品,根据不同款式和要求,每一件苗绣制品的工钱都不尽相同。“收入高,还能照顾家人,大家都愿意来。”
多名常年打工在外的村民,看到在家绣苗绣前景不错,也返乡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走的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村里正式加入合作社的留守妇女有数十户。
苗绣合作社成立5年多来,发展订单苗绣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实现产值60余万元。
1月18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在观看演出。新华社发(陈思汗摄)
村口的停车坪
“记得总书记来的那天,车子就停在村口那个小小的停车坪上。”虽时隔6年有余,施金通依然能记得总书记来村子里的场景。“外面的人很少进来。”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十八洞村,总书记还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
曾经的十八洞,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村里没有多少产业,2012年全村只有417亩水稻,100亩玉米,300多亩烟叶,全村总收入仅140万元,集体经济也是空白。
六年多来,十八洞村按照总书记指示“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
丰富的山林资源,保存完好、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让十八洞村有着“小张家界”的美誉。溶洞、瀑布、峡谷风光,捋一捋发展旅游的家底,十八洞村村民底气十足。
十八洞村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善结合”的建设总原则,以“修旧如故”“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全面实施“三通”“五改”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八洞生态停车场、十八洞生态酒店、十八洞百米游步道、叠水景观千层石、古井保护与维修及核心景点梨子寨精编竹篱笆、青石古道铺装、民居提质改造等全面完工。
今年,十八洞村旅游公司正式营运,村办“思源餐厅”正式营业,曾经那个小小的停车坪,作为进村第一站,今年有超过60万名游客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