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初老族:近三成国人“老花”  矫正已开启摘镜时代

2020年06月22日20:27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6月22日电 “看的见红绿灯,就看不清仪表盘;看的见仪表盘,又看不清红绿灯…”看似匪夷所思的场景,正是近视加老花患者的日常。目前全球有近18亿老花患者,中国35岁以上人口,有老花问题人群占比56.9%,达3.9亿,占中国总人口数的近三成。但因认知缺失,国内老花患者数量和矫正数量严重不对等。

6月21日,爱尔眼科进行睛新摘镜手术产品发布,公布将推动在全集团屈光手术科室开设老花手术门诊,并正式成立由来自中国、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全球知名屈光和白内障领域专家组成的睛新摘镜手术专家指导组,利用同步国际的角膜激光矫正和眼内晶状体置换老花手术矫正技术,引领国内老花矫正全面开启“摘镜时代”,此举也将填补国内老花患者通过手术矫正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需求的空白。

老花眼又称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老视手术矫正-第五次浪潮》一书中指出,老视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是在42-44岁左右。几乎所有患者在52岁时都会出现症状,发病率接近100%。

“与近视或白内障不同,老花眼患者通常不会主动就医,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普遍选择不配戴或随意配戴老花镜,如不经检查验光就自行购买老花成镜。”现行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人、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铮教授强调,错误的应对方式将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可能导致晶体加速老化。

“这1.5亿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恰好是老视发病率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视近需求和视近困难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采取戴镜或手术方式解决。”四川省眼科专委会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四川省区副总院长周进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而佩戴老花镜,虽说视近效果会得到一定改善,但老花患者自身晶状体高阶像差的改变,势必会引起晶状体功能减退、视觉质量下降,这是老花镜无法解决的。”

来自成都49岁的陈先生是一名牙医,左眼近视925度,右眼近视750度,高度近视的他和眼镜“友好”相处了很多年。可近半年来,陈先生觉得近距离视物越来越模糊,由于职业需要,对于视近要求极高的他只得重新验配了一副近视眼镜,“我以为是近视度数又涨了导致视力下降,可是配了新的眼镜近距离还是看不清”。

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很有可能是老花,陈先生又去配了一副老花镜。日常佩戴旧眼镜保证中近视力,开车时佩戴新配的近视眼镜保证清晰远视力,工作或使用手机时佩戴老花镜提高近视力。这样一来,三幅眼镜在手的陈先生,每天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取镜、换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后,不堪其扰的陈先生选择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完成了晶状体置换老花矫正手术。“摆脱了三幅眼镜桎梏的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亮自在。”(李鑫)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