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已全面消除“空白村”,今年总收入将突破1200万元
“我们种植酥脆枣160亩,今年预计可产枣2万公斤左右。”7月4日上午,衡东县大浦镇青鸦村党总支书记邓文彬告诉记者,仅酥脆枣一项,村集体可年增收10万元以上。
青鸦村原为村集体经济空白村。2017年以来,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产业,建设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种植基地,发展黄牛、三黄鸡等养殖业。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5万元。
2018年以前,衡东县仅93个村有集体收入,占行政村总数39%,全县村集体年收入总量不到300万元。
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近年来,衡东县先后出台有关文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由县财政每年安排引导资金300万元,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整合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涉农资金,修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重点发展油茶、黄贡椒、黑木耳、黑土猪、麻鸭、禽蛋加工等特色产业项目。
同时,衡东县探索出土地经营、盘活集体资产、领办合作社、实体兴村等8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2018年,三樟镇柴山洲村把农户分散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进行集中流转,统一规划和布局,采取集成反包方式,将经营权发包给湖南一有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黄贡椒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实现村集体增收。高湖镇新兴垅村整合土地2700亩、山塘500余亩,引进水产养殖大户承包养殖,利润分红,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
衡东县还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村集体收入。截至今年6月底,该县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白村。今年全县村集体总收入预计可达1200万元,有43个村收入将在10万元以上。(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周健 陈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