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月21日電 社區是阻擊疫情的主陣地、落實責任的最前沿。連日來,株洲市1.5萬余名機關干部走出機關辦公室,集結基層社區一線,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入戶排查、值守居民小區出入口,成為防疫一線的主力軍。
到一線去,筑牢“防疫牆”
“您好,請先量體溫登記。”2月19日,株洲市蘆淞區楓溪街道楓燎社區燎原新村小區,業主凌先生回家被該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陳湘攔下。
這是一個無物業管理小區,有住戶110戶,陳湘他們值守在小區入口,“逢人必測體溫、逢車必問軌跡、逢事必做登記”。
管住小區出入口,是阻斷疫情蔓延的重要途徑,但面多量大的防控工作讓社區干部分身乏術。機關干部下沉支援,極大緩解了人手不足的尷尬。
醴陵市選派工作隊覆蓋全市270個村(社區),每支工作隊不少於3名干部﹔石峰區組織全區510余名機關干部全面下沉,執行283個小區管控和卡點值守工作,讓各網格員將主要精力放在摸排人員、服務居家隔離人員等工作上﹔茶陵縣抽調近200名機關干部,投身小區防疫一線,210支駐村幫扶隊在鄉村扛起防疫大旗,以村為家﹔荷塘區率先開展“讓社區同志休息一晚”活動,230名區直機關黨員干部到5個街道34個社區的56個卡口,值守晚班,實行兩班倒,每三天一輪﹔淥口區抽調1000余名黨員干部,設立124個城區值守點,在各街道、小區、樓棟出入口安營扎寨,開展值守排查……
“他們就像一場‘及時雨’,分擔了我們的工作壓力,也鼓舞了士氣,增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各社區工作人員紛紛表示。
扛責任、捐物資,解燃眉之急
“我們是來協助工作的,不是來添麻煩的!”機關干部轉換角色,第一時間在崗發揮作用。
2月15日晚,氣溫驟降,狂風將帳篷吹倒,株洲日報社派駐蘆淞區龍泉街道工作隊隊長唐勇軍和同事們打著手機照明,給居民測量體溫﹔醴陵市住建局干部周宇推遲吃晚飯,趁著居民回家之際,上門登記住戶信息﹔蘆淞區建寧街道機關派駐干部和社區黨員組建疫情防控環保自行車隊,宣傳防疫﹔還有更多的機關干部,分門別戶開展疫情宣傳、人員排查、體溫測量等工作,確保不漏一人。
基層防疫物資缺乏,機關干部們自備口罩,不等不靠,慷慨解囊。市發改委干部職工奉獻愛心,捐款捐物,為工作隊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后勤保障﹔市城管局工作人員江勇華聯系愛心人士,為蘆淞區賀家土街道捐贈1000個口罩﹔茶陵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鄧小秦帶領駐村工作組赴下東街道官鋪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送去口罩500余隻、消毒酒精10余斤﹔荷塘區自然資源局干部分三次向宋家橋村和月桂社區贈送一次性醫用口罩近3000個,消毒液等物資若干……
“我們非常願意去一線支援”
“作為組工干部,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要沖鋒在前!”2月3日,蘆淞區抽調區直機關200名年輕干部火速支援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高鑫表示。
該區200名抽調干部成立8個臨時黨支部,亮身份做表率,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隻有黨員首先站出來、敢於沖上去,把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組織起來,才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形勢嚴峻,一線監管有風險。我是黨員,我先上!”市生態環境局天元分局20名黨員干部集體“請戰”﹔石峰區應急管理局干部朱正光愛較真,但凡進出小區沒有居住証,都要對照一遍登記信息,絕不漏掉任何一名外來人員﹔下派到醴陵市東富鎮龍源村的鎮干部劉宇索性就把“家”臨時安在了鎮上,一心扑在工作上……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萬名機關干部的綿薄之力,正匯聚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礡力量。(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