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父親年老痴呆、母親癱瘓在床、自己患有脊柱炎等多重困難,4年如一日扎根太平圩鄉群建村的扶貧干部匡傳仁﹔
在壇下鄉東升村致力發展扶貧產業,深受群眾擁戴,去年11月已到退休年齡,卻被村民聯名挽留繼續駐守的駐村隊長鄭亞平﹔
2個孩子都是殘疾,丈夫也患有心臟病,但她家貧志堅,用雙手演繹沙明村“豬倌脫貧記”,蛻變為當地致富脫貧典型的“殘疾女漢子”吳美容。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之日,湖南耒陽表揚了30個脫貧攻堅先進單位和88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耒陽,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熱土,不僅是湘南起義的主戰場、指揮中心,還是井岡山會師出發地,前銜南昌起義,后啟朱毛會師,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無精神不立, 國無精神不強。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耒陽更要賡續紅色血脈,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把先輩紅色傳統內化為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衡陽市委常委、耒陽市委書記羅瓊表示,全市836名幫扶隊員、332支工作隊、363個村支部,義無反顧投入到脫貧攻堅主戰場,換取了34個貧困村出列、43326名貧困群眾順利脫貧的成果。
為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去年8月,耒陽市委全會審議通過了“耒陽市紅色基因傳承工程三年行動計劃”,並以市委文件下發。堅持育人導向、遵循歷史、科學規劃、創新機制的原則,“三年行動計劃”布局了革命片區申報,伍若蘭故居、梁家祠堂、湘南起義紀念館布展,敖山廟伏擊戰國防教育基地打造,紅色主題廣場建設,紅色研學拓展,紅色村落申報以及各種宣教活動等10個具體的、付諸於行動的紅色項目。
“雲上”線下
“紅色種子”在播撒
疫情前,馬阜嶺上舉行的紅色故事匯。李芳森 攝
耒陽的黃昏,驕陽正緩緩落山,夏日也逐漸收起了白天的威力,還送來習習涼風。市民們在晚飯過后,爬上了馬阜嶺公園,期待一場與歷史的相逢。
青山為幕、大地為台。2019年9月29日起,馬阜嶺上每周六都會舉行紅色故事匯,每次講述3個耒陽本地的紅色故事。作為紅色老區,耒陽留下姓名登記在冊的烈士便有19303個,其中的故事更是燦若繁星。
一方舞台,再現一段往事﹔一次訴說,便是播下一顆種子。
90多年前,馬阜嶺是湘南起義重要戰場,是耒陽人引以為傲的地方﹔如今在馬阜嶺上,有著紅色傳統的耒陽人民,建起了公園,並通過講述一個個在腳下發生的革命故事,播撒著“紅色種子”。
在去年完成13期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受疫情影響,“紅色故事匯”由線下改為線上,截至目前已刊播至第24期。
為播撒紅色文化“種子”,耒陽還走出了不少新路子:去年8月,敖山廟紅色文化項目與廣東一家公司初步達成合作意向。該項目以敖山廟伏擊戰為依托,致力於打造集紅色旅游、國防教育、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耒陽新文化名片。
近日,電影《英雄若蘭》在耒陽宣布開拍。據悉,該影片以耒陽早期革命家伍若蘭投身共產主義事業並為之奮斗犧牲的故事為背景,講述她短暫輝煌的革命生涯。影片將於11月完成制作,預計明年七一前夕與觀眾見面。
街頭巷尾
革命文物強保護
謝維俊故居。耒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底,培蘭齋黨史陳列館修繕一新,已對外陳列展示﹔今年,謝維俊故居后山護坡搶救性維修方案已申請省局通過﹔伍若蘭故居的修繕方案已申請省局通過﹔梁氏宗祠已做好內容方案……
耒陽,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現有73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有30處。
2019年3月,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公布全國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經省文物局推薦,耒陽市名列其中。
據介紹,該次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的劃定以革命史實為基礎、以黨史文獻為參考、以革命文物為依據,依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全國共確定15個片區,耒陽市被列入湘贛片區。
革命文物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資源和寶貴財富。今年3月,耒陽根據全市革命文物情況,編制了《耒陽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三年行動(2020—2022)計劃書》,將30處縣級以上的革命文物納入到計劃書中。
這是耒陽市入列全國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后,進一步推進革命文物摸底排查工作的具體表現。
編制計劃書后,耒陽市立即成立革命文物普查小組,馬不停蹄對全市30個鄉鎮、街道進行走訪調查,數據採集,進一步摸清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資源遺存情況。
“希望能夠在未來幾年內,將全市所有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全部修繕一新,讓革命文物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耒陽市文物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耒陽市各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共接待市民參觀、培訓16萬人次,在全市紅色基因傳承中發揮了重要的教育陣地作用。
田間地頭
紅色印記“串珠成鏈”
培蘭齋-耒陽黨史館。耒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耒陽城區至淝田鎮肥美村,20多公裡的距離,行車隻需半個小時。景色也由城市的繁華變成鄉村的寧靜,沿途多見旅游大巴,道路兩旁生長的油茶林,讓行駛的汽車變為在綠色海洋裡暢游的魚群。
“肥美村肥美村,這兩年讓我們的日子美了不少。”肥美村,坐落著紅軍早期高級將領、毛澤東同志早期秘書謝維俊的故居,每天來此參觀學習的游客來了一波又一波。
得益於紅色景區,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脫貧致富。
湘南起義的、主戰場、指揮中心,井岡山會師出發地,紅色資源豐富﹔千年古縣,紙都耒陽,歷史底蘊深厚﹔油茶之鄉,百畝玫瑰,生態優美動人。
捋一捋旅游本錢,耒陽的“家底”不可謂不深厚。
得益於此,耒陽市正在規劃建設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景區,通過完成湘南起義“三線兩片區”(朱德進駐耒陽的線路,耒陽農軍和工農革命軍阻擊敵人的線路,以及朱德率主力轉移井岡山的線路﹔以梁家祠堂為中心的東江片區,以培蘭齋、伍若蘭故居為中心的金南片區)的布局,實現耒陽與郴州、衡陽以及井岡山根據地的對接,並融入中央蘇區聯動發展。
同時,耒陽還將積極做好整合文章,推動“紅加綠”“研學游”產業鏈的形成。通過將紅色旅游資源和綠色生態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形成新的旅游路線。
如今,順湖公園——培蘭齋黨史陳列館——蔡倫紀念園——農耕博物館——蔡倫竹海、耒水國家濕地公園——集鳳村——謝維俊故居——新市古鎮等紅色景點或路線, 已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三線”沿線的紅色資源富集區也已優先納入鄉村振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