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后5個“空白村”衛生室落成,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121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行政村衛生室“空白村”宣布全被“消滅”。
澧水中下游,武陵山余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地帶,便是有著湘鄂走廊、洞庭之濱美譽的臨澧。
作為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臨澧縣緊密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好改革班子、職能部門、醫療集團、廣大群眾等四個層面主體作用,全程見“人”,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深走實,初步取得了“一體化、集團化、信息化、均等化、便民化”改革成效,基本形成“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的發展新局面。
2019年,臨澧縣孕產婦產前免費篩查2203人,農村適齡婦女及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6711人﹔全縣城鎮職工醫保參保25436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370332人,全縣綜合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舞動龍頭
高投入促高發展
連續三年來,臨澧縣婦幼保健院始終保持孕產婦分娩零死亡。臨澧縣婦幼保健院供圖
“上午9點接到一懷孕37+4周的孕婦求救電話,10:20分孕婦到達醫院,10:23分孕婦到達手術室,10:35分新生兒娩出,11:00分手術結束。”回憶起上個月的生命接力,臨澧縣婦幼保健院產科蔣嬌春主任依然覺得驚心動魄。
從接到求救電話,到進入手術室,最后手術結束,全程時間精確到以分鐘為計算單位。蔣嬌春說,胎盤早剝極其凶險,搶救成功的關鍵在於快速判斷、流程順暢、及時搶救,具體來說關鍵在於一個“快”字。
在臨澧縣婦幼保健院院長黃海山看來,孕媽媽看到寶寶那一刻說的聲“謝謝”,背后是醫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的結果。連續三年來,該院始終保持孕產婦分娩零死亡。
並且,臨澧縣婦幼保健院兒童眼保健門診填補了全縣該項醫療領域的空白。
不僅如此,臨澧縣級醫院都以醫療水平的提高,守護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
臨澧縣人民醫院建立了孕婦急救等五大中心,高血壓專家門診與鄉鎮衛生院門診直接聯通﹔
臨澧縣中醫醫院新開設了介入科、腫瘤科、肛腸科。
縣級醫院龍頭作用的逐步達成,與該縣在醫療事業投入的增加密不可分。
據悉,臨澧縣近年來先后投入 10 多億元完成縣人民醫院及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縣中醫醫院住院大樓新建等項目,完成 17 所鄉鎮衛生院及全縣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每年設立 100 萬元績效考核獎勵基金,補助 100 萬元支持醫改信息化建設。對縣級醫院突出六大保障重點,逐年加大投入力度,鄉鎮衛生院落實財政一類保障,按公益二類單位管理。
深耕特色
基層專科也專業
何雲武教授正在安福衛生院進行手術。安福衛生院供圖
“本周五、周六、周日,疼痛科專家何雲武教授來我院指導、帶教、坐診。歡迎大家前來咨詢就診!”自從2018年4月開始,每到周四,安福衛生院副院長周飛便會按時在朋友圈裡冒泡,內容也是清一色的就診信息。
2018年4月,是何雲武和安福衛生院“結對”的時間。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醫培恩疼痛醫生集團創始人、中國醫師協會疼痛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微創介入學組委員……摘取何雲武的部分職務,其專業水平便可見一斑。
“不少病人來就診,都是沖著專家來的。”安福鎮,是臨澧縣城主城區,安福衛生院,便是在人民醫院和中醫院的夾縫中求生存。面對毫無優勢的內外科,安福衛生院便思考著差異化發展的路子。
“大專科,小綜合。”從哪裡入手,安福衛生院便瞄准了自2010年成立、2014年成規模的疼痛專科,發展的動力便是專家的帶動作用。此時,安福衛生院把目標定在了回鄉省親的何雲武身上。
“何教授是我們臨澧柏枝人,每周都會回鄉三天照顧父母。”周飛說,隻有感情到了,專家才會到,在多次的盛情邀請下,何雲武便開始在安福衛生院培訓、坐診。
對於患者來說,家門口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治療待遇﹔對於醫務人員來說,不出院門就能享受三級醫院的進修待遇。
十年磨一劍,加上專家的帶動作用。如今,安福衛生院能夠獨立開展疼痛專科手術。
在安福衛生院疼痛專科高歌猛進同時,臨澧縣基層衛生院救治能力也在大幅提升:新安中心衛生院接診省內外甲亢患者年均6000 余例﹔合口中心衛生院精神科收治病友來自全國 17 個省市區,門診病人40%來自外地。
“人才新政”
村醫願意留村裡
臨澧縣人民醫院實景。臨澧縣衛健局供圖
夏日的晨光,總是來得更早一些。迎著初升的朝陽,腳踩田間沾有露水的野草,臨澧縣新安鎮古城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劉萍便背著藥箱,帶著村民的健康檔案,行走在地頭上,對村民們進行健康隨訪。
“65歲以上老年人176人,體檢155人,規范管理率88 %﹔高血壓管理73人,規范管理73人,規范管理率100%﹔2型糖尿病管理20人,規范管理20人,規范管理率100%……”1.8平方公裡的古城村,轄個14個居民小組,415戶、1485名村民。村民們的健康狀況,1989年出生的劉萍早已熟稔於心。
今年31歲的劉萍,是臨澧縣實施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委培的鄉村醫生。即以學費代償、分配入編的形式,牽手高等醫學院校訂單式培養衛生人才,充實鄉村醫生隊伍,完成鄉村醫生新老更替,在每個村衛生室達到1名大專以上家庭醫生和1名中專以上執業護士人員標准化配備的基礎上,實現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的雙提升。
為解決鄉村醫生的培養問題,臨澧縣財政共投入300萬元,分五年培養鄉村醫生100人。
為了讓村醫能扎根基層,臨澧縣全面構建鄉村醫生進退管理機制,全縣鄉村醫生統一納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通過分類施保方式,全部鄉村醫生納入社會保障,為60歲以上鄉村醫生統一辦理了養老手續,所需經費由縣、鄉鎮自籌三方統籌落實。
並創建“聯村醫生”管理制度,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衛生室學習資源統管、技術資源共享、日常診療聯動一體化管理運行機制,實現優質資源“一沉到村”,把特色門診開到衛生室,通過長期穩定的技術指導,“一對一”幫扶鄉村醫生提升業務能力。
今年上半年,臨澧全縣基層就診率達65%,縣域就診率達91%。“小病在鄉村、大病去醫院、康復回鄉村”就醫新局面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