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紅” 瀟湘美——湖南紅色資源“火”了旅游

2020年07月22日09:13  來源:湖南日報
 

  暑期到來,湖南多地掀起紅色旅游熱潮。

  韶山毛澤東故居、平江起義舊址、通道轉兵紀念館……修葺一新的革命舊址、偉人故居、紀念場館,迎來一批批游客參觀、瞻仰。

  湖南是紅色資源大省。近年來,全省加快革命文物普查、修復、保護和利用,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紅色資源“活”起來。

  摸清家底,編制名錄,紅色印記“亮”起來

  瀏陽裡仁學校、平江天岳書院、汝城沙洲“半條被子”……歷史煙雲早已消散,而當年的學校、書院、會議室、標語、武器留存了下來,被妥善保護陳列,建成歷史陳列館、起義舊址,成為崢嶸歲月的見証者。

  湖南是中國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發生地,秋收起義、平江起義、湘南暴動、通道轉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無數革命活動,在三湘四水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

  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湖南加大“文物家底”摸排,打撈革命印記,為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打基礎。

  早在2009年,我省就著手組織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十三五”期間,全省積極開展建黨時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紅軍長征相關文物資源的調查和征集。一些革命舊址、遺跡和遺物被發現並編入文物名錄。

  截至今年6月,湖南基本摸清了全省革命文物資源的底數及保存現狀:已查明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達1700余處,其中已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1處﹔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藏品8萬余件套,革命博物館紀念館66家。

  修復提質,創新展示,紅色資源“活”起來

  近年來,湖南共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近7億元、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23億元,實施革命文物保護項目500余個。持續的資金投入,讓舊址遺跡容貌煥然。同時,我省創新思路,把紅色資源展示宣傳好。

  一件打了73個補丁的睡衣、一雙“連鞋匠也不願意修補”的皮拖鞋……這是毛主席遺留下來的生活用品。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主席遺物已被創新運用於黨課宣講中。遺物背后的故事,結合情景再現視頻、主席身邊人的回憶、歷史記錄等珍貴素材,用不同方式講給聽眾。

  在汝城沙洲村陳列館裡,《半條被子》音樂話劇採用全息投影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體驗軍民魚水情。

  炎陵縣建有全國第一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不僅集中展示從炎陵各地揭取下來的真實標語,還利用聲光等多媒體技術,模擬紅軍當年書寫標語的場景,逝去的歷史歲月如在眼前。

  針對紅色資源的類型屬性、分布狀況,湖南還實施了片區保護、專題保護和線路保護等保護利用工作。

  7月初,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公布,湖南有10個市35個縣入選。加上第一批,全省共有13個市72個縣入列。

  去年8月,我省明確了湖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五項工程”,即全省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長征文化線路整體保護工程、紅色旅游精品工程和革命文物宣傳教育工程。隨著“五項工程”的實施,更多紅色資源將從歷史深處走來。

  文旅融合,產業聯動,紅色旅游“火”起來

  2020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暨湘潭首屆紅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即將在韶山拉開帷幕。以節會為燃點,湖南紅色旅游再次升溫。

  自2004年首次亮相以來,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已連續舉辦16屆,成為湖南乃至全國紅色旅游的知名品牌。借助文化節的聚合力和輻射力,湖南紅色旅游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發展。

  “文化節提升了湖南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了紅色旅游在資源、文化、業態、區域等方面的融合。”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郭固權說。

  紅色旅游文化節由小到大,見証湖南紅色旅游紅遍三湘。從韶山、寧鄉、平江、瀏陽,到醴陵、攸縣、茶陵、炎陵、桂東和汝城,“偉人故裡”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熠熠生輝。

  近年來,湖南紅色旅游從業人員達80多萬人,紅色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記者 盧小偉 王亞奇 孟姣燕)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