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7月29日電 “我縣硬措施穩就業,拓寬了群眾脫貧致富路子。2019年,全縣有9.2萬人走出大山,勞務經濟收入達44.2億元,被評為全國返鄉農民工創業示范縣。”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瀘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明永介紹。
創優環境,撬開就業脫貧“致富門”
實行標准廠房租制度,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百姓就業的企業,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標准,對企業崗位補貼。並按企業為貧困勞動力繳納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對企業連續三年補貼﹔對穩定吸納勞動力且佔比達到15%以上的企業,從投產之年起,連續三年按企業所繳稅種和土地使用稅予以獎補﹔對招商引資項目自開建之日起,五年內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性收費按標准的50%收取,優化了創業就業的良好環境。
“瀘溪縣出台了系列好政策,為我們公司發展提供了好環境、好服務,引進了國內外知名公司、企業落戶,帶動群眾就近就業。”說到瀘溪的營商環境,湖南眾鑫新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春雨豎起大拇指。
“去年以來,高新區緊扣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特色產業園建設,不斷完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加速承接產業轉移,新引進10個項目,完成園區投資20億元。”瀘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向能湖說。
近年來,該縣聚焦群眾就近就業,實施了中港200萬平方米高性能復合自潔鋁單板、金昊3000噸新型功能性金屬粉體材料等項目。2019年園區規模工業產值達34億元,增長58.73%。今年1至5月,戰疫復工復產,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13.6 億元,出口總額7900 萬元,同比增長78.4 %。為穩就業脫貧增添了內生動力。
同時,建成標准廠房25萬平方米,園區計劃調規擴區8.7平方公裡,園區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高性能復合材料特色產業園、省級雙創示范基地,新增貧困群眾就業脫貧3096人。
提升技能,培育創業就業“致富能人”
“縣裡來的技術員指導,椪柑才銷出去,不然一年白干了。”浦市鎮岩門溪村村民謝成剛說道。
入春以來,該縣人社局、扶貧辦等部門組織技術員,深入浦市、潭溪等鄉鎮開展果樹、大棚蔬菜技術培訓,指導村民開展椪柑春夏季培管、銷售等,既讓貧困群眾滯銷的農特產品得到銷售,又使他們掌握了致富新技術。
“我縣整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資金,開展訂單式培訓,精准到人、到工種、到崗位,做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該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石利民說。
去年以來,全縣完成貧困勞動力免費培訓4597人﹔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地建成勞務合作基地6個,組織了一批大型招聘會,新增農村貧困勞力就業2335人,人均月薪達4000元以上,一舉摘帽脫貧。
“扶貧車間”,家門口真金白銀“干貨滿”
該縣人社局完善鄉村兩級就業服務窗口,免費咨詢、崗位推薦等“一站式”就業服務。眼下,基層就業服務窗口接待求職咨詢3100多人次,為園區32家企業推薦面試1900人次,1600人成功應聘就業。
推進“十百千工程”,即扶持10個創業示范園、100個合作社、1000名創業能人,帶動1600名貧困百姓就業。
外出務工成功人士石澤林,在浦市鎮馬王溪村創辦了鑫隆紫砂陶瓷廠,年產值6000萬元,帶動281名貧困人口脫貧摘帽,陶瓷廠每年拿10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成果。
目前,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31戶﹔新增創業擔保貸款發放1865萬元,就新增創業主體899人,帶動城鄉就業1968人。有8個創業主體被評為省州示范典型,獲得上級獎補金195萬元。
建好“扶貧車間”,促進城鄉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脫貧,全縣完成10家“扶貧車間”建設,有2266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脫貧。
當下,該縣勠力推進“創新創業”工程,在園區興建50萬平方米多功能創新創業標准廠房,建成湘西州最大的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基地,企業突破60家,產值達70億元,帶動3萬勞動力就近就業甩掉貧困帽子。(向民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