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香飄數百年,還是這個味

2020年08月07日09:45  來源:湖南日報
 

  灶上竹竿“貼滿”腐皮,“明星工人”李賽法手法熟練地在忙碌……8月3日,記者走進永興縣湘陰渡街道田心村賽法手工腐竹加工合作社,香氣扑面而來。

  腐竹又稱豆腐皮,是湘南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食品之一,薄薄的腐皮蘊藏著祖輩們的傳統技藝,也凝聚著年輕一代的創新智慧。在田心村,年長的村民們靠著老手藝,起早貪黑制作豆腐皮,數百年來依然保持著“家鄉的味道”。

  夏日炙烤,腐竹制作員開始晾晒豆子,50歲的貧困村民曹淑英邊晒邊挑選黃豆,這是30年前婆婆傳授給她的手藝。曹淑英說:“純手工腐竹制作要經過選豆、烘豆、磨瓣、去皮、泡豆、磨漿、煮漿、甩漿、分鍋、結皮、晒干等11道工序,技藝復雜。”說完,她指著身旁的合作社負責人李賽法說,他是腐竹制作專家。

  經浸泡后的黃豆顆粒飽滿。李賽法邊磨豆漿邊說,腐竹制作工序中,磨漿首當其沖。豆子有好的有差一點的,差一點的就泡2公斤多水,好一點的就泡3公斤水,用水很講究。

  做腐竹看似簡單,其實藏著玄機,即便是做了幾十年的老師傅,也不敢含糊。“火候大小直接關系腐竹的品質,我們家家戶戶都會有七八個盤口大的平底鍋,用於制作腐竹時給豆漿加熱。”李賽法邊說,邊給煮豆漿的大鍋不斷加火。30多平方米的作坊裡熱氣蒸騰,漿香四溢。這股香味,已飄了數百年。

  幾分鐘后,豆漿表面凝結起淡黃色的皮狀物。幾名女工眼疾手快,沿著鍋邊揭起滾燙的腐膜,往灶上竹竿貼去。

  李賽法靠著做腐竹這個營生,不僅自己家裡脫了貧,還建立合作社,帶動貧困村民一起脫貧。貧困村民雷運亮把“貼滿”腐皮的竹竿一一搬到室外晾晒。他說:“我們10多名貧困人員在合作社務工有收入,自己在家作的腐竹如果不好賣的話,也可以由合作社統購統銷。”

  李賽法告訴記者,合作社是在街道、村及扶貧隊幫扶下建起來的。目前,合作社已帶動建成15家腐竹加工作坊,去年產量共達2萬多公斤,銷售額100萬余元。今年,他們利用腐竹剩渣,又發展養豬、養魚項目。在這些項目帶動下,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許群飛)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