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斷頭路” 疏通“微循環”

2020年08月10日14: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來,本報收到不少讀者來信,反映“斷頭路”問題:有的是生活小區通往城市主干道的道路修到一半停工了,原本不過幾十米的路程,如今卻要繞道走十幾分鐘﹔有的是農村地區道路硬化不到位,一到下雨天,道路就泥濘不堪,影響出行,等等。

  交通是發展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在完善城市農村路網交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無論是百姓出行,還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都大為便利。不過,從讀者來信的反映看,一些地方的交通“微循環”還有待改善,“斷頭路”問題亟待進一步重視並積極加以解決。

  造成“斷頭路”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養護工作不到位,道路年久失修,破損嚴重﹔有的是道路建設工程立項、開工后,由於資金、施工等種種原因造成進展不順利,遲遲不能完工﹔有的涉及征地拆遷問題,在規劃路網建設時,沒能及時協調處理好。此外,還有路網規劃不合理、不周全,干道與干道之間、干道支道之間缺少銜接,新建小區路網沒有融入城市大交通的具體規劃等等原因。

  道路是否通暢,事關百姓的切身利益。減少“斷頭路”的出現,既是地方和相關部門應盡的職責,也是對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檢驗。因此,地方和相關部門接到反映,發現問題,就應該認真梳理原因,有針對性地拿出解決方案,盡快疏通交通“微循環”。同時應舉一反三,在城市規劃、交通路網建設等方面,多一些前瞻意識,多一些調查研究,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不斷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打通“斷頭路”,就是打通“民意路”。當生活遇到不便時,群眾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反映問題。地方和相關部門應當認真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建議,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事實上,形成與群眾的良性互動,共同努力,對於推動解決民生問題大有裨益。(沈童睿)

(責編:唐李晗、羅帥)